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潘龙泽
[导读] 复习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发挥着梳理巩固
        潘龙泽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燎原小学  325016
        复习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发挥着梳理巩固已知、学习探索未知的重要作用。针对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只见知识、不见联系,只见练习、不见复习,只见教师、不见学生”的诸多问题,实现“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的教学目的,本研究基于思维导图和复习课的特点,尝试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复习课中,通过多年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应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学生或者 由于知识已经学过,没有新鲜感;或者对庞大的知识容量没有心理准备,不知如何下手;或者由于教师安排的复习任务过于枯燥,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常常出现兴趣索然,动力不足等问题。思维导图中包含了丰富的色彩、生动的文字以及有趣的图画;同时沿着思维发展的脉络进行绘制,因此,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情感认知特点, 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明显优势。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教师一方面需要利用导图中的多种元素,为学生构建情境,促使学生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则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基于复习课要求发挥充分的联想与想象,开拓思维空间,进而增加复习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复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故事情境,为学生绘制了思维导图的框架,其中包含了充满童趣的图画与文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然后,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未完成的思维导图, 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 2-5 的乘法口诀,其中不仅包括口诀,还包括口诀记忆的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复习知识的主动性。
        二、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概念理解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其中构建数学基础的概念、 定义等, 是对客观事物的数与形特征的高度抽象与提炼。 但是, 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更多依赖的是形象思维,因此,在数学概念理解过程中常常陷入困境。因此,在复习课上,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概念理解的难题则成为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思维导图通常被称为“可视化思维”,在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将无形的思维转化为有形的图文, 从而将抽象事物用具体可观的方式加以呈现。 这样的设计优势, 对于学生突破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提供了必要的辅助,使得学生在思考、绘制、完善导图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整理和记忆,进而奠定数学知识框架的基础。

例如在分数相关知识的复习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安排复习任务, 而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 根据教师的指导, 逐渐梳理 “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分数的运算”等内容,并在这些中心主题的基础上,分散出新的关节点,以辅助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从而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
        三、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复习课的设计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与安排,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缺乏信任,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复习任务按部就班推进。这样的复习结果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 而不是学生自主思考的产物,因此,学生在理解、记忆与运用的过程中会缺乏主动 性。 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因此,逐渐转变数学复习课的传统模式,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间则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 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学生的自主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促使学生亲历知识梳理、 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并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设计,进而不断强化自我学习的动机,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例如在面积相关知识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调动自主思维,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并融入个性化的元素;教师在课堂上用课件展示学生绘制的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并针对性做出评析,促使学生不断改进与完善。在这样的复习教学中,教师不仅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更是让学生在参与中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更加个性化、更具应用价值的复习方案。
        四、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学生的数学复习课主要通过练习完成,即在一张又一张的数学卷中巩固、梳理知识。 这样的复习教学虽然能够在理论层面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但是对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却是一种遏制, 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多的存在于解答题目, 而非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此,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教师应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引导学生在梳理、 巩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相关问题,并融入到导图设计 中来,以充实内容,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思考。 例如在小数运算相关知识的复习中,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购物情境,依据真实的购物信息,对小数的加减乘除知识进行梳理,一方面基于理论整理、记忆运算法则;另一方面基于 实践运用小数知识解答问题, 并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深入知识分析,反思小数知识运用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了数学复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温故而知新;实现知识梳理,建构 知识网络体系;促进认知发展,实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深入探究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以改善小学数学复习课质量。
参考文献
[1] 闫守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新路径[J].教育科学,2016(03).
[2] 杨静.画“图”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
[3] 刘智敏,等.思维导图方法的教学实践[J].测绘科学,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