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
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小学校 610106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辅助教学的作用,拓展课堂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更迅速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带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引言
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与社会群体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更多关注。微课堂是信息化教学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辅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预先学习,加深他们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微课凭借丰富的教学资源,精简而形象的教学画面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有助于激起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微课堂主要是依托微课资源,通过呈现视频、图表、音乐等进行趣味情景的创设,给学生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鉴于此,本文对微课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对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1创新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进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本课开始探究了平行和垂直的关系,阐述了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会出现的几种情况,探究了没有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怎样等等。微课视频由于时间短,可能讲述不了这么多的内容。因此,本课在讲述时需要创新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模式,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探究,然后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搜集更多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互动反馈,进而更好地促进微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2借助微课进行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但是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为了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老师常常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数学知识的内部关联逻辑,采用“温故而知新”的课堂导入方法。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四年级学习“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重温之前学过“凑十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借助复习旧知识来铺垫导入新课,在承上启下中自然过渡到新的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理解起来更简单。老师为学生制作了“猴子吃桃子”的动画视频,猴子每天都要吃桃子,甲第一天吃了2个,第二天吃了3个,第三天吃了4个,第四天吃了5个;乙第一天吃了3个,第二天吃了4个,第三天吃了3个,第四天吃了4个,甲和乙都说自己吃得多,算一算,究竟甲和乙谁吃得比较多?生动的动画视频中,学生激发起学习兴趣,同时也重温了凑十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降低了“加法交换律”的理解难度。
3利用微课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与微课的展示功能进行结合,就可以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与微课的教学价值,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达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时,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别设计出圆柱与圆锥的三维立体图,利用计算机的测量工具对圆柱与圆锥三维立体图的高度、直径与半径进行测量,并运用计算机对其进行转动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整个操作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来对圆柱与圆锥进行观察与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运用微课来传授课堂知识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控整节课堂的时间,方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从多方面来观察圆柱与圆锥的特点,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以此保证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有效突破,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更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含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微课拓展教学资源,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其在生活中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例如,在“认识分数”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在微课中插入一段“猪八戒吃西瓜”的动漫,展示猪八戒吃西瓜时将西瓜分为两半的动作,并在画面旁边配上文字说明,要求学生思考其中的一半是两部分西瓜中的几份。此时,教师可暂停微课播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继续播放课件,展示正确答案,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一个西瓜分成两半,其中的每一块都为整个西瓜的1/2。这种教学模式赋予教学以生动性和童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深化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及应用能力。
5加强教师对微课学习的指导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由于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宽泛,学生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巧,这就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微课学习的指导,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圆”这一课的讲解,教材内容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在纸上画一个圆”,有的同学回答是“我用茶杯画、三角尺上正好有个圆”等等。学生由于长时期地听微课视频的讲解,自己就缺乏一定的思考力,不能有效地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此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微课学习的指导。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的时候先要自己进行思考探究,并带着问题听微课视频的讲解,进而更好地运用有效的学习技巧来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
6整合课前问题,开展微情景教学
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后,教师要将微课的运用转移到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整合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后,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进行知识梳理,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与提问环节中。这时,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解惑者,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基础类问题,培养他们善于、乐于思考的习惯,针对较难的问题,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探讨,并引导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对缺少解题思路与思路偏离的小组进行引导,提示他们解题方法。这一系列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与掌握基础部分的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规律导入微课视频、音乐与动画等内容,让学生保持学习注意力,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欲与好奇心。在导入微课资源时,教师可利用微课来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并延伸出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导入游乐场的情景,如播放轻快、愉悦的音乐曲目等,给学生带来独特、真实的体验感,并让学生思考各小组与整个班级买票所需的金额,通过加法运算来推理乘法运算过程,自觉探寻生活与游戏背后的数学知识。
结语
微课是保证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合理地将信息技术与微课进行有效整合,创建一个利于学生开展数学探究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保证学生学习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在前进道路上不断突破。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J].学周刊,2019(29):132.
[2]韩永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究[J].青海教育,2019(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