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华荣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四中学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基于问题引导的学习方法。随着初中数学知识难度逐渐上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课堂上的需求。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本文从设计合理问题、积极提问、思考问题、总结问题这四个角度展开分析,旨在于利用问题导学在教学中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实践应用
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的贯彻与落实,深刻体现了: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式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不断地丰富,不断地研究。问题导学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利用好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学习,促进学习思考,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一、通过合理的设计问题来促进问题导学的应用
问题导学的设计的核心就是问题的设计,只有科学地设计问题,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达到预定的效果,就要设计合理的问题的情景。【1】
例如,在“三角形的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们如何按照边的关系进行分类来引入三角形的分类关系,即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并且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又是斜三角形。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可以将课堂导入,将知识和学生们快速地联系起来。接下来,教师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帮助学生们深化刚才学习过的知识。比如:“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点B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它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最后学生们得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问题导学模式就是在学生们的思维较为简单时,给学生们讨论问题的机会,当学生们的对知识·的注意力较大时在给予学生们探讨性的问题,这样保证了教学的高效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通过积极的提问学生来促进问题导学的应用
问题的开设是问题导学的第一步,教师们在开设问题之后,对学生们要及时的提问以此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要想提高课堂的效率,必须把课堂的提问列入教学的计划中。对于问题的询问,教师要遵从两个特点,第一个是要有计划地去提问,第二个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去提问。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解释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然后及时地也提出问题来巩固学生们刚刚学习到的知识。有计划地去询问学生们问题,教师长时间进行有计划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们的知识点的敏感度。解析来,教师们就要对有理数的性质进行拓展。教师在对有理数的性质进行探讨时,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提问,例如负数的乘方的括号问题,和分数的括号问题。教师在性质探究时询问学生们时要尽量询问到每一个学生。
这样大面积的提问可以让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有紧张感,这样学生们在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这样大面积的提问可以很好的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通过有计划地去提问和针对不同的同学提问后,教师对于知识的教学就会达到保证课堂学习效率,突出教学重难点并达到同步提升学生们水平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指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来推动问题导学
对于问题的思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对问题的思考,第二个阶段就是对问题的分析,第三个阶段就是对问题的解决。接下来我将会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养成正确的思考方式。
例如,在“最大利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于应用题的解决一直十分地困难,但是如果学生们养成将思考分为三个阶段的模式的话,应用题的思考将会变得非常地简单。例如:“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可以将思考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学生们应该知道利润的含义以及利润的算法。接下来学生们要知道“销售问题”中的基本数量的关系。第三个就是对于“销售问题”中的每一个公式都十分地熟悉,例如加减乘除的运算,百分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这种思考方式切实的将问题导学的效能发挥到最大,而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全面地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四、通过对知识高效总结来促进问题导学的应用
问题导学的起始是对问题的提出,但还有着关键·的一步就是对知识的总结,知识总结是对知识的二遍记忆。【2】
例如,针对知识的总结,教师可以在问题的结束作出总结,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在对抛物线的知识讲解完成后要及时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比如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抛物线的对称轴,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的最值,抛物线的增减性。除此之外,在这节课学习结束之后,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总结。比如:从函数解析式、表格、图像研究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几个方面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对称性,最值,增减性。最后教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数形结合最后得出性质曲线。
在初中的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采用问题导学法用来进一步的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会大幅度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们在初中阶段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学习任务,最后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健.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 000(015):160-161.
【2】徐泽周.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