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周东飞
[导读] 摘要: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速度很快,但是从整体上看,虽然进行了全面的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理想。
        兰山区水务局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速度很快,但是从整体上看,虽然进行了全面的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理想。整体的运用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其中还是存在较多问题的。文章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国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措施,旨在为提升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综合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建设
        1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用现状
        1.1 相对缺乏顶层设计
        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存在较多顶层设计问题,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设计模式和工作开展模式中存在问题,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建设并没有实现全面的设计把关,所采用的仍旧是领导者管理模式,并没有将建设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和针对化设计方面。在进行日常管理规划和方案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地实现设计效果的提升,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管理的模式较为被动,导致建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全面进行网络的应用效果受到技术方面的限制,导致整体应用效果较差。
        1.2 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不断发展建设,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成绩,但是我国的水利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有很多相应的业务增加,再加上全面建设,对水利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和冲击。采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数据采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在日常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开始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整体上看,没有较为有效的协调平台,导致整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逐步提升技术的管理水平,实现综合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充分建立有效的协调平台,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的综合效率。
        1.3 无法满足行业持续发展的信息需求
        水利工程行业是持续性发展行业,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需要逐步提高水利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水利工程行业,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实现新增业务和建设模式的转变。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数据收集模式,会导致整体的发展速度较慢,无法实现信息的综合应用,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必须逐步转变行业发展的模式,提升信息管理针对性,逐步建立有效的协调平台,拓展水利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实现水利工程的持续良好稳定发展。
        2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可行性
        虽然我国的水利工程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重视,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为了逐步发挥网络的应用价值,需要将数据薄弱管理模式转变为数据精细化管理,提高综合管理的认知水平,实现水利工程发展现状的全面管理,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日常收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全面的快速处理,全面发挥信息价值,逐步解决数据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实现数据收集的不断强化,做好后续的存储和数据的汇总,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逐步对信息处理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处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实现数据信息的开放性处理,实现各种应用数据的共享管理,体现出网络环境下数据的共享意义,提高数据应用的灵活性,结合实际发展要求,制定合理的发展决策。我国目前的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正在稳步开展,虽然其中仍旧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发展的效果和势头是较为良好的。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全面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进程,全面展现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3.1 相应的制度建设的完善
        良好的制度管理模式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大数据技术合理应用的根本保障,水利单位需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做好制度的全面建设。对制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参考行业中制度优秀单位的经验,确保制度方案整体的合理性和可信性。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建设管理平台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因此必须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中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引进强有力的硬件设施,与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逐步提高软件的应用效率。信息化管理平台要实现网络安全环境的提升,做好日常的软硬件评估,提升信息化管理平台整体信息传输速度,加深数据挖掘深度,实现管理平台的全面升级。另外还需要对系统自身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提升数据评估力度和数据的真实性,减少信息泄露的问题。在日常管理的时候,需要不断积累技术操作经验,实现制度的全面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了工程效率和安全指数的提高,管理方式的创新是极其必要的。结合以上可以看出,大数据技术对提升工程安全水平有着直观而显著的作用。
        3.2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可实现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以日常的程序管理文件为基础,逐步构建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综合处理和高效使用,提高信息应用的协同性。对不同的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来说,需要从提升内部技能入手,组织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全面收集和整合网络信息,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平台,做好信息的采集、整理、入档和分析输出,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效率,实现数据综合价值的提升,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价值信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提高信息技术的应有效率。
        3.3 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的建设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朝着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的角度发展,虽然我国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整体的发展模式较为良好,正在逐步实现自动化管理,朝着智能化管理的模式逐步发展,通过构建智能化数据库,实现协同平台的逐步建立。对于智能化数据的建设和应用,需要逐步融合云计算和专家系统,应用各专业技术,实现可视化操作,提高数据的通畅度,确保专业进度的逐步提升。
 
        图1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
        3.4 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模拟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
        模拟技术的发展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精准程度有着明显提高,可以通过在模拟施工时反应出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措施,通过技术中对施工工程的模拟不断优化改进信息化管理方案,在大数据技术对施工的模拟工程中,此技术会对施工中各个环节根据实际的数据进行最真实化的分析,使得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当今社会中信息化程度高,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大数据技术在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技术通过将信息化管理问题数据化,使问题更加清晰直观,提高了工程人员的沟通效率,同时还拥有着更高分析效率,综上所述,对模拟仿真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水利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水利单位而言,需要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管理的融合与提升,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挥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的重要作用,逐步明确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谷琛.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6):172-174.
        [2]刘通杰.论述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J].建设,2016(1):370+372.
        [3]武建,高峰,朱庆利.浅谈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15,15(9):63-66.
        [4]张大鹏.水利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1):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