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161
摘要:新时期经济发展下企业社会保险在人才管理中的价值逐渐提升,做好社会保险工作是保证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员工认同感的关键所在。文章以此为基础对社会保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工作下的社会保险对策。
关键词:企业社保;社会保险;社保管理;企业管理
引言
无论在我国这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还是西方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都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社会保险工作中,政府充当着牵头人的角色,由政府指导建立社保制度,再由企业依据社保制度通过与员工的配合实现社保工作的开展和运行。现阶段,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有医疗、养老、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5种,员工在参保之后,一旦发生疾病、失业等意外状况或面临年老、生育等特殊状况时能够获得最低的生活保障。目前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尝试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竭力保障员工的切实利益。
1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社会保险主要为员工提供医疗、养老方面的保障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减轻了员工的生活压力和企业的经济压力。这是因为有了社会保险以后,企业员工一旦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受到了伤害,社会保险就会为员工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缓解企业压力。当员工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工作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涨,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帮助企业实现长远稳定发展,也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出一份力。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文化在员工思想意识中的作用。员工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实现良好运营的载体,要提升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强调员工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最根源的地方是文化认同,员工只有认同企业文化,才能诚心诚意地为企业付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与企业员工具有直接的联系,强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力度,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个体的重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当中。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力度,为切实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不懈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2新时期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均衡
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少,不够广泛,这是当前的电力企业的社保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最基础的五项社会保险的保障力度不均衡,在五项保险中,养老保险的参与人次是最多的,其他四项保险的参保人数呈现逐年降低的态势。电力企业是我国企业中的代表者,福利制度和待遇等一般优于民营企业,但是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参保人数少,覆盖面低,使得员工对社会保险的享受受到很大的限制。
2.2社会保险工作业务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人员队伍趋于老龄化,缺少年轻力量,大多数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政策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够高,业务水平不够强,在办理具体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够灵活运用,规避风险,增加了办理业务的时间和成本。
2.3社会保险体制尚需完善
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险制度还需要进行完善,统一的管理体系还未形成,例如养老保险等,企业员工、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农民等不同类型的人群需要由不同的机关进行登记管理。如果在实际管理中出现一些问题,部门之间不知道如何划分职责,主管部门互相扯皮,无法解决员工的现实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的爆发。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部门之间缺乏宏观协调的观念,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实现综合平衡,同时也导致管理成本大幅增加。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使得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3新时期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提升对策
3.1提升层次,统筹调整,全国联动
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涉及多方利益,由多方经手操作进行,覆盖面广,利益链条冗长且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交叉现象严重,电力企业在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此类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管理不致失控,电力企业应该严格履行社会保险的原则和义务,做好省级统筹工作及整体规划任务,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减少各部门职能交叉,明确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和养老保险的统筹工作。
3.2提高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的素质
电力企业应该每年定期组织社保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系统化的学习社会保险工作的政策和业务知识,与时俱进,培训结束后可以采取“考评结合”的方法提高社保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政策和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接待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时都能做到“耐心、热心、细心”,积极主动沟通,少说空话、大话,多办实事,尽最大努力解决企业职工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同时要不断强化壮大社保队伍,凡是从事社会保险工作的职工都要经过考核竞争上岗,使更多有能力有素质的年轻职工加入到社会保险工作中来,避免社会保险工作人员老龄化。
3.3规范化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在新形势下,规范化管理企业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方方面面都要涉及,比如,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我国要对这方面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要求,要求“企业、员工”二者都要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企业要全方位正确认识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要将二者有机融合,使其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要安排专业人员科学管理员工社会保险,构建员工社会保险档案,明确员工社会保险各方面情况,优化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定期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办理好一系列手续,确保员工多方面待遇得到保障,比如,养老、退休、生育,不断强化员工的认同感、依赖感,有效缓解在这方面的矛盾,避免内部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也为先进人才的引进提供重要的保障,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3.4程序性管理
企业在为员工申请社会保险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申请和变更。在此过程中,单位需要为员工办理保险业务,并在每月15日前完成验证工作。新员工支付的时间就是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支付的时间是上交的时间。在与相关保税机构确定支付金额后,企业需要使用转账方式向保税机构支付当月的社会保险费。员工需要支付的费用可以直接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每年7月,公司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员工名单,工资和其他信息,以便进行统一的基数申报。在完成审核之后,企业在确定缴纳当年社会保险的基数。
3.5做好基础资料产生、收集、整理、保存工作
社保工作追溯性强,员工退休之后都要用到社保、人事方面的资料,这就要求一要注意按程序来做,留下正确的资料;二要注意资料及时归档;三要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四要做好人事档案、社保档案等资料转移交接工作,交接单要保存好,便于追溯档案资料的去向。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取胜,企业必须在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利用社会保险与员工利益和公司的利益进行有机结合的。在维护员工福利制度的前提下,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淑鑫.国有企业劳资社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05).
[2]肖勇.浅谈国有企业社保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4(07):308.
[3]郑铮.浅析基层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管理[J].经济视野,2018(20):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