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格局正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为满足新形势下城市对交通的新需求,快速路作为一种新的道路媒介应运而生。然而,快速路的产生对其周边地段产生了诸多影响,同时产生了正面与负面效应,在此类片区的城市更新也应更有针对性。文章站在城市更新方面,提出了几点推进思路,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更新;思路
引言: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的产生有其规律性,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命题,是城市作为生命体有机体的内在需要。从国外情况看,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接近成熟期时,城市逐步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城市更新应运而生。从我国情况看,城镇化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6%,一些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0%,但部分存量空间功能品质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特别是疫情暴露出很多短板弱项,亟须通过推进城市更新,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1.城市更新的主要路径
1.1老旧小区改造
指以改善小区居住条件为主要目的,完善小区水电气路信和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等配套设施。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亟须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约有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近年来,一些地区启动了大规模改造。比如,天津近3年改造了3000多个老旧小区片区,涉及建设面积8000多万平方米,完善消防、电梯、燃气、排水管网、视频监控等设施,100多万户居民直接受益。浙江探索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启动24个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完善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9大场景,对老旧小区进行插花式改建或重建。
1.2老旧厂区改造
指通过转换建设用地用途、转变空间功能等方式,将“工业锈带”改造为“生活秀带”、双创空间、新型产业空间或文化旅游场地。我国老旧厂区数以万计、占地约3000平方公里,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展了“退二进三”等模式的探索。比如,北京向一些老旧厂区注入科技、文体、创意等元素,将其改造升级为特色文创产业园区,形成了“798模式”“751模式”“朝阳规划艺术馆模式”等。上海利用杨树浦发电厂煤气厂等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推动其转型为工业遗产博览带和市民生活休闲空间。
1.3老旧街区改造
指通过优化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特色街景等方式,推动商业步行街和地方特色街区品质高端化、业态多元化,发展成为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英国约有7000条商业街,吸纳40多万家经营者入驻发展、1000多万人居住生活,每年吸引游客7000多万人次。我国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老旧街区约有2000条,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展了改造提升探索。比如,南京夫子庙和老门东等特色街区通过规划调整、功能变换、产权转移等措施,注入文化传承、购物消费、休闲旅游等功能,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1.4城中村改造
指通过优化空间结构、转换集体建设用地性质、完善设施服务等方式,将因城市边界扩展而包裹的村落改造为城市社区或其他空间。我国城中村多达数万个、涉及村民几千万人,近年来,一些地区努力探索城中村融入城市的有效路径。比如,深圳编制城中村综合整治规划,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三方共享的城中村改造利益分配机制,缓解城中村土地“农民用不好、企业用不了、政府收不回”难题。宁波按照“一区一规划、一村一方案”,完成城中村拆迁改造约几百万平方米,上万户村民直接受益。
2.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方向理念不够明确
一是不少地区对城市更新主要内涵的认识不够到位,简单理解为地上建筑物修缮改造,没有综合考虑地上地下和软件硬件统一改造,没有统筹考虑居民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二是不少地区对城市更新方式路径的理解不够到位,只关注单一小区或小范围建筑群的更新改造,没有对存量片区改造进行整体性的谋划设计,更没有将城市更新工作融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化保护等工作全局。
2.2土地权益矛盾突出
一是在老旧厂区改造中,很多地区缺乏将工业建设用地转换成商业建设用地的政策规定,很多改造项目因补缴土地出让金金额问题而搁浅停滞。二是在老旧街区改造中,很多街区房屋经过多层转租转售和分租分售,房屋使用权分散复杂,难以进行整体改造开发利用。三是在城中村改造中,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的性质及用途转换,涉及政府对村集体和村民的产权补偿,资金需求较大、利益关系复杂。
3.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的思路与举措
3.1合理设计工作时序
推进城市更新工作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一件成一件再办一件。一是“十四五”时期应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集中力量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二是各地区可逐步开展老旧厂区和老旧街区改造工作,“十四五”时期,城市群、都市圈和大城市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可率先推进。三是各地区可在严格保护村集体和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造城中村的有效路径和实现机制。
3.2加强规划政策引导
一是在新一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发展方向,厘清主要内涵,因地制宜设计实施路径。二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年度重点任务中,逐年细化提出城市更新任务和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区“分城分类分阶段”推进,避免“大拆大建”等不当做法。三是必要时研究制定城市更新相关指导意见,择机开展城市更新试点示范工作[1]。
3.3健全土地利用方式
一是引导各地区按照简便可行、经济合理原则,因地制宜明确土地性质转换路径,研究制定将工业建设用地依规转换成商业建设用地的政策规定。二是引导各地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妥善处理产权和补偿关系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城中村土地性质及用途转换机制。
3.4拓宽资金支持渠道
一是继续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资金,按程序支持老旧小区及老旧厂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二是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城市更新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依托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基金,按市场化方式对城市更新项目予以倾斜支持[2]。
结论
简而言之,我国现阶段的城市更新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满足人民宜业宜居需要为核心、以功能性改造为重点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城区内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进行挖潜提效,复苏城区“失落空间”、提升功能品质、释放发展活力。其主要内涵是,着眼将存量片区打造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完善生活功能、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完善产业功能、打造就业创业载体,完善生态功能、保护修复绿地绿廊绿道,完善人文功能、积淀文化元素魅力,完善安全功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文章站在城市更新视角下,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高奖.大城市快速路规划与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潘海啸,汤諹,吴锦瑜,等.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19(6):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