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鹏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红星中心小学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既有益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有益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重视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语文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和培养他们积极的行为习惯。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用文化育人,培养学生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唯有民族之魂是值得宝贵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体现,她积淀了先人们的智慧,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小学生作为祖国初绽的花朵,教育者更应该给予其优秀文化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给了我们向学生传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可能。然而,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的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主动性差,缺乏兴趣等,作为教育者,应该探索其原因,并寻求合理的解决策略。
一、传统文化在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傳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时候,大都是直接将传统文化内容告诉给小学生,并没有对其进行探究,而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是教师没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梳理,讲解教材内容的时候也并没有和实际内容相结合,即使对传统文化内容有所探究,也会因为小学生缺乏课外积累而不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二、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建设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渗透,但通常渗透在较深层,单依赖传统课文讲解的方式难以使学生良好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首先,教师需做好榜样,先提高自身传统文化底蕴,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进而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学习氛围的构建可借助班级文化,采用黑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进行展现,将一些简单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张贴在教室展示墙上,以提高班级的传统文化气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字词中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需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和发现字词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可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并且识字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学习过程,而小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较为不集中,教师在教学时需学会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可懂得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良好品格。例如,在学习识字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解字的由来与发展,解释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特殊字词的结构、字根、造词法等,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可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在进行写字训练时,教师可告知学生写字如做人,需写好、写正,强调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将写字与做人联系在一起。
3.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就是古诗词,其用词优美,富有韵律,且意境深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可培养学生的审美,陶冶情操。但古诗词用词精简,小学生入学时间较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在进行诗词讲解时可结合多媒体、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可将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如,在学习《牧童》这一篇古诗时,由于时代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学生对于诗中所展现的牧童生活难以良好的理解和想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诗词中的意境展现出来,将古诗词制作为图片、文字、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进行朗读。还可选取符合诗词意境的图片给学生欣赏,并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新鲜感,避免注意力转移。同时,教师可就诗词中所提到的中国传统乐器竹笛进行知识延伸,增加学生对于传统知识的了解,使其对传统乐器产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又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古诗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黄鹤楼、长江等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所展现的景色,并讲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离别之情。
4.在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有限,为满足传统文化教育需求,使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教师可加强对于课外相关知识的延伸,使文化渗透的范围更为广阔。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查找传统文化知识的资料,打印出来并发放给学生作为课后读物,或为学生订购较为简单的文言文、古诗词等有价值的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也可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传统文化学习角,放置传统文化相关图册、书籍、资料等,以供学生翻阅,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养成积极、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还可在教室墙上张贴古代名人画像,并附上相关名言警句等,使学生知识得到一定积累,增加学生在教材之外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此外,也可嘱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教育,鼓励学生学习绘画、书法、传统乐器等,从而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但需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正确进行引导,不可过度逼迫,以免造成反效果。
5.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传统文化。如,教师可以用“谦虛”、“宽容”、“感恩”、“勤奋”、“孝”、“俭”、“礼”等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以“孝”为例,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于孝道的故事,如“尝粪忧心”、“卧冰求鲤”、“闻雷泣墓”、“单衣顺母”等故事,带领学生对这些故事进行分析,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渗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既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节日中的传统文化,又能拓宽学生视野。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不仅能实现语文教材的人文性特点,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同时对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良好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并结合实际需求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曾翔.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周刊,2020(89).
[2]顾萍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0(10).
[3]孟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
注: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