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课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蔡襄
[导读] 论文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建议首先在成语的学习环节当中构建一些阅读小故事,使孩子们能够拓宽知识面
        蔡襄
        新疆伊宁市达达木图镇中心小学835000

        摘要:论文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建议首先在成语的学习环节当中构建一些阅读小故事,使孩子们能够拓宽知识面,并能够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其次还建议教师可以优化原本的阅读形式,比如在阅读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放一些伴奏带、或鼓励学生在表演中进行诵读。
        关键词:小学;阅读;成语;古诗词
        
        听说读写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四大部分,同样也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占据着较大的教学比例,而其中又以阅读教学的难度最高所占用的时间比例最多,这是因为在阅读中学生们不仅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量,同样还可以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对语文学科和文学知识的良好情感态度。但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阅读教学的效率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阅读内容过于死板,阅读形式过于单一等等,所以本文以成语学习和古诗词阅读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探索了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可能。
        一、在成语学习中构建阅读小故事
        一方面,可以针对成语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具体事件作为依托,来以此编造故事,甚至是扩充故事,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从而对成语产生更深刻的记忆。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学习的一个成语就是水滴石穿,在讲解这一个成语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对水滴石穿的概念和其意义了解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编造故事的方式,为学生们创造出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同时记忆住这个成语。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讲,有一只小鸟被困在了山洞之中,山洞的出口被石头封了起来,于是小鸟每天都用山洞里面的泉水去浸润整块石头,通过每天日复一日的水珠滴在石头上,最终石头终于被滴穿,小鸟也从山洞里逃了出来,这样趣味横生的故事具有较强的情节深奥,甚至教师还可以在故事中穿插更多的提问,比如当小鸟被困在山洞里以后,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去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小鸟救出来。而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解,孩子们就能够理解到水滴石穿的意思,原来是这样,虽然小鸟的力量是十分微小的,但是只要每天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另一方面,教师在对成语进行讲解的时候,还可以将一个成语编到一个故事当中,通过造句的方式将成语蕴含于整个故事中,一开始并不为学生直接讲解这个成语的含义,而是通过对整个故事的讲解,让学生们去推测这个成语的含义,甚至可以鼓励学生们立足于小组合作机制,在互相探讨和研究当中做到联系上下文,猜测成语的含义。例如在学习无价之宝这个成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打造一个公主的童话故事,中间有一个国王,他非常喜爱自己的女儿,这个小公主每天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有一天一个王子前来求取这个小公主,询问国王要给多少聘礼才愿意把公主嫁给他。这时候国王就回复这个王子,我的女儿是无价之宝,给多少聘礼我都不会嫁给你。
        二、在诵读中进行古诗词阅读
        朗诵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无论是文言文,古诗词,又或者是现代文的教学,通过朗诵都可以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体会变得更加深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恰恰就在于此。但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环节当中,教师的诵读手段应用应具有更强的趣味性。是通过一些丰富多样的伴奏带引入或者是一些游戏形式的介入,使得朗诵变成一项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真正发挥诵读在古诗词学习方面的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来加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与记忆,在学习《山居秋暝》这首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引入教师,在黑板上敲击粉笔或敲击课桌,随机地停下来,然后由学生们传阅课本,当教师的敲击声音停下来以后,课本传阅到谁的手中,谁就要站起来进行朗诵,这是一种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朗诵游戏模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部朗读或表演式朗读,例如在朗读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古诗词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在朗读时加入一些动作和表情表现出这句诗词的含义,比如空山新雨后,学生们就可以用手做出一个伞的形状,表现出刚刚在下雨的情境;天气晚来秋则可以用瑟瑟发抖、双手抱胸的形态来展现出秋天的萧瑟寒冷。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伴奏带或录音的介入,引导学生具有更强的沉浸式体验。在《山居秋暝》这首古诗词的朗诵环节当中,《渔舟唱晚》、《月下曲》、《广陵散》等等古筝曲目都可以成为伴奏音乐。让学生在倾听这些音乐的同时,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并且伴随着这些音乐曲目完成对古诗词的老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朗诵当中的情感。另外,考虑到小学五年级生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追求和喜好,教师不仅需要选择一些古典曲目作为伴奏带,同样也需要选择一些节奏比较舒缓的现代流行音乐作为伴奏,比如毛不易演唱的《月下独酌》,就可成为《山居秋暝》朗诵环节当中的伴奏,这首歌曲当中内敛的气质和深沉的曲调更能够。表达出古诗的意境和内涵更能够引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三、推进日常阅读教学常态化
        阅读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更需推进其常态化发展。
        一方面,依托课本教材内容开展教学,选取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形式。如在阅读《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紫丁香的形态,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曾经见过的紫丁香是怎样的,更可以鼓励学生把紫丁香制作成为标本相互传阅。随后进行阅读时,学生们将感情更加充沛,更能结合文章中关于紫丁香的形态描写来思考自己眼中的紫丁香是怎样的;在阅读《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在一边表演中一遍去阅读、体会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另一方面,在课外阅读方面应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发精神,一开始可以布置日常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完成30分钟的课外阅读任务,也可通过鼓励亲子阅读的方式培养良好的家庭阅读风气。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坚持种类多、灵活性强的基本原则,每天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后,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录制“读后感想”小视频,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复述或概括。在教室内还可以布置阅读角,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课外阅读分享会”、“我是阅读小能手评比”、“课外书籍朗诵会”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话,那么不仅要优化原本的教学模式,同样也需要精选阅读内容,在学习成语时需要利用一些小文章或小故事,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而在学习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时候,则需改变原有的阅读形式,使学生们在感情充沛的朗诵和表演环节当中完成阅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核心素养教育观念的持续深化,高校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将不再是一纸空谈阅读也将真正成为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0.
        [2]拉毛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