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王莉
[导读] 名著导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所在,不仅是拓展初中学生阅读深度、阅读广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亦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王莉
        泸州市兆和学校
        摘要:名著导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所在,不仅是拓展初中学生阅读深度、阅读广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亦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增加了对学生语文运用和理解能力的要求,这对于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同样是一个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强化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大好契机。
关键词:名著导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名著导读教学,即广泛地来说应该是教师有效地将阅读活动穿插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尤其激发学生阅读前的兴趣,阅读中的方法以及阅读后的理解等,多方面促进学生阅读名著的效果的达成。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尽可能地阅读大量书籍,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名著,对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名著导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出现,我国很多初中学校都已经彻底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增设名著导读课程,但仍旧有些学校没有认识到名著导读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这样会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当前名著导读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需要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调动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读书兴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刚开始需要向学生介绍清楚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阅读名著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路克曾经说过:“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只有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热情,学生才会喜欢阅读名著,并且积极主动地读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要正确引导阅读名著。比如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时,必须要适当地了解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等;阅读《老人与海》时,需要了解作者海明威的个人经历等;阅读《聊斋志异》时,需要了解作者蒲松龄的身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或者名人逸事形式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启发,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梳理,将脉络理清楚。教师可以通过层层设置疑问的方法发散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通常,小说都是以叙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反映。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关键在于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很多名著的篇数都是较长的,故事情节千变万化,再加上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创作手法,所以只有将名著的故事情节都理顺清楚,才可以准确把握整本名著。比如名著《水浒传》中,整个故事情节是写108个英雄好汉是怎样被社会现实逼上梁山的。然而在所有回合里,又结合不同的情况具有不同的故事情节。然后,必须要重点分析《水浒传》中一些主要人物个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按照名著内容编制剧本,与其他同学共同演绎剧本,进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对人物的分析。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猜想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更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名著,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好奇心。


        (二)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名著的主要方法
        自古以来,大多数文明名人都是人们“读”出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明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阅读质量高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提升人们的综合水平和审美水平,增强人的文化修养。确保阅读效果的前提是有效的阅读方式。只有方法是正确的,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通常,阅读名著时必须要结合篇幅长短以及优秀程度,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法:
        其一,浏览法。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或者篇幅长的内容,但是又需要了解的文章,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通常仅仅要求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概况、文章中心思想、写作方式等等。其二,精读法。对一些篇幅较短、质量高的文章,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通过认真品味文章语言,反复推敲写作结构,进而对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的特征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把握,进而获取大量的知识和陶冶情操。其三,读书笔记法。其属于深化阅读之一,将读写相结合的一种阅读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是相当贴近的,在阅读中很有可能引发人们感触的文章。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深刻地阅读书,而且可以提升文化素养。该方法和读后感法是十分相似的,而这里所提到的读后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阅读完名著后,可以将自己对名著的想法写出来;另一方面,观看他人写的读后感,如果可以将两者相结合,效果可以更加显著。自己写完读后感,必须要看看原创的作品,深刻回味,进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创作品。通过观看他人写的读后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而且可以及时找到自身阅读的问题,培养鉴赏作品的能力。其四,质疑法。我国宋代文学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里所说的是读书经验。读书的关键在于提出质疑,善于思考,尽可能多提问,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深入和领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积极开展关于阅读名著的活动
        在阅读名著中为了可以长期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要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个人的阅读方法,进而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比如举办“评选读书优秀分子”活动时,应当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同时开展推介新书的活动,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向其他同学和教师讲解自己阅读的主要名著内容,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悟,而且表达出个人的想法,进而调动其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组织班级办手抄报活动,报纸的内容都是学生日常阅读名著的内容、图片等等,比如“我和张飞对话”“海明威求生方法”等。还可以开展“与名著作者面对面交流”活动课。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书籍中的人物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王侯将相,都必须要鼓励学生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古人交流,以此了解整个世界发展史,有无限的乐趣。
        三、结语
        想要确保阅读名著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必须要采取适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名著兴趣,使学生可以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勤于思考、学会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找到适应于学生阅读名著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汭桐.延吉市四中“名著导读”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8.
        [2]陈婷.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7.
        [3]谭江慧.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