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
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幼儿园
摘 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当将幼儿想象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幼儿的各个感官,让幼儿真正参与到美术教学当中,为想象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幼儿教师还有必要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鼓励,促使幼儿自由、大胆地创作,从而彰显自身的才能。基于此,以下主要就幼儿美术教学想象力的培养路径展开探究,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如若人类丧失了想象力,那么社会将会裹足不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它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想象力,才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就幼儿来说,他们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和阅历相对缺乏,虽然有着一定的想象潜能,但是还是离不开正确、有效的引导。对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需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切实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此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一、创设情境,引发想象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一点:想象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前提下进行的。对此,在正式教学时,幼儿教师有必要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有效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确保情境的生活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够给幼儿带来一种新奇的体验,激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更加积极、自然地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教学“图形想象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幼儿大胆想象,幼儿教师首先为幼儿展示了一个以“图形王国”为主题的画展,让幼儿认真观看、细细品鉴[1]。当幼儿鉴赏完毕后,幼儿教师则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幅画呀?这些画都涉及到了哪些图形呢?”让幼儿展开积极交流和探讨。在结束上述环节后,幼儿教师继续引导:“我们都知道,图形是千变万化的,它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图画。请小朋友们想一想,除了上述图画以外,它还能变成哪些美丽的东西呢?”通过这样的方式,首先让幼儿鉴赏、品析画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幼儿想象力的培养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游戏,在玩中学
不可否认的是,幼儿的思维极其活跃,但是通常会对学习缺乏一定的认知。对此,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当打破以往教学理念的束缚,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让幼儿的主观意识得到充分激发。具体来说,可以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参与绘画,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舒缓幼儿的紧张心理,让幼儿更加积极地绘画,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萝卜、蘑菇以及茄子的绘制”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幼儿教师首先让幼儿认识以上三种蔬菜外形的差别,接着再引申出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学习[2]。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将教室前方划分为主要游戏区域,随后将提前准备好的蔬菜模型藏在游戏区域的各个角落,再让幼儿排成一队,等待老师发号施令。当幼儿准备好后,幼儿教师说出其中一种蔬菜,让幼儿寻找。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对这些蔬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值得说明的是,幼儿教师还可以在游戏中进行生活常识的渗透,如将萝卜放置在地毯的下方,将蘑菇放置在象征树木的物品旁边等,让幼儿对以上蔬菜的生长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对萝卜、蘑菇以及茄子这几种蔬菜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大胆创作。
三、开展实践,发散思维
与有待创造的东西相比,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造,它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想象,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换言之即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发散自身的思维,通过其他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对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展开深入创作,以此挖掘幼儿的创造想象,让幼儿在想象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大胆表现。例如:在教学“泥巴变变变”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在泥塑活动中实现联想与造型的融合,以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具体来说,幼儿教师一共组织了两场活动,第一场主要是让幼儿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联想,塑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如:有的幼儿捏出了早上吃的“烧饼”,有的幼儿则捏出了一条小蛇……可以发现的是,幼儿的作品相对简单,缺少一定的新颖性。对此,幼儿教师让幼儿就个人的作品进行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对作品加以完善、优化。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深入想象,巧妙构思,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再创作,甚至一改原貌。就这样,一件件更具新意的作品摆在幼儿教师的眼前。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幼儿打破原有思维的束缚,不断发散自我思维,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的提升,为幼儿后续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外延伸,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等的描述,在脑海中出现对应事物的想象。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想象通常都是再造想象,它是进一步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前提基础。基于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将幼儿再造想象的培养作为重点,以各种形式,如课外延伸等,引导幼儿将脑海中想象的事物转变为实际,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和感知,从而感受想象带来的乐趣[4]。例如:在教学“叶贴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幼儿教师首先设疑:“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呀?能告诉老师吗?”同时,引导幼儿大胆联想: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与日常生活中的什么树叶形状最像?在此前提下,幼儿教师组织幼儿来到周边的公园,让幼儿自主收集树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结合实际需求,收集色彩多样、形状各异的树叶。接着,幼儿教师再让幼儿将课前准备好的工具拿出来,如胶水、小剪刀等,对树叶进行剪切、粘贴,创作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其中,有的幼儿将广玉兰叶和枫叶收集起来,分别做成金鱼的身体和尾巴,展示了一条生动的小金鱼;有的幼儿则收集了柿子叶和桃叶,分别做成了小乌龟的身体、头以及脚,展示了一个可爱的小乌龟……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延伸,带领幼儿收集树叶,并且以树叶为基点,展开丰富想象,以此不断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到这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将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具体来说,在正式教学时,幼儿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引发想象;组织游戏,在玩中学;开展实践,发散思维;课外延伸,再造想象四个方面出发,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薛丹阳. 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探究[J]. 美与时代(中), 2017, No.729(12):118-119.
[2]李亚萍.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J]. 教育, 2015, 000(017):P.8-8.
[3]张晓菲.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艺术想象力培养策略探索[J]. 新一代:理论版, 2018, 000(016):P.246-247.
[4]闵寿珍. 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艺术想象力的策略探析[J]. 现代交际, 2017(15):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