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李强 时培胜 景国军 林春 王成全
[导读] 基于微课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作为高校物理教师应该参与到课程实践研究中去,为学生的学科素养获得提供助力。目前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过程还是有影响的,

        李强    时培胜   景国军   林春   王成全  
        黑龙江东方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基于微课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作为高校物理教师应该参与到课程实践研究中去,为学生的学科素养获得提供助力。目前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过程还是有影响的,以微课资源支撑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微课”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也有了许多创新与进步。微课就是当下一种十分有利的教学手段,其将知识以碎片化形式进行授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拓展学生物理课外知识,促进他们全方面健康发展。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又被称为微型课程,最早起源于美国。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的教学视频,除此以外还囊括一定的练习测试内容、教学反思等其他资源。微课以教学知识为主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在当前高校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非常突出的价值与作用。微课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选择重点予以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与此同时,也正是其短小精悍的特征,微课往往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课后的环节,学生、教师也能够自主下载使用微课。可以说,微课的出现,可以使高校物理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更为充实和可靠的内容,并且能够更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现阶段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理考核方法较为单一
        在高校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考核工作的实效性会对学生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学习情况作出更加直观的体现,并且对于学生自身持续发展存在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实际考核的过程中,每个高校考核方法是较为单一的,在多数的高校中,都根据其最终的实验报告作为最终的考核方式,对于实验报告而言,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检验,但是对于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下降,无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此外由于考核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这样会致使学生综合水平不能得到合理地评价,如果学生综合水平没有得到合理地评估,会直的影响到学生的日后发展,影响学生对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新课改的推行致使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减少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一些高等院校来说,为专业课的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是达到针对性教学的有效措施。因此关于课程设置方面,他们在进行安排的时候,大大减少了一些公共课和基础课的数量。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而言,相对于内容量不变,而教学时间严重缩短,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更短的时间内,为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来达到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没有办法,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只能对相关内容进行大体概述,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单就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说就有相当大的难度,更别说掌握具体的操作过程,所以,要做到熟练掌握是非常困难的。
        (三)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在现阶段的高校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相对较为传统和单一的,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实验课题进行确定,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验操作步骤留给学生看,学生仅仅只是被动的进行观看,根据其自身的记忆情况模仿教师进行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而言,学生主要通过观察为主,不会思考实验的最终意义,自身的思维方式也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实践也存在着不足,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全面的提升,这样也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物理学习水平。
三、微课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自主预习激发学生实验操作兴趣
        课前预习阶段应用微课,需要教师立足学习者角度分析预习需求,以教学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明确教学重点,确定课上学习目标,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可以结合实验教学需求选择内容的侧重点,如搜集与实验内容有关的史实资料,展示仪器设备,借助趣味实验故事等增强学生兴趣;还可以延伸改进实验内容,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也可以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展示实验技巧,给学生提供实验方法支持;展示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提前一周左右把微视频发送到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完成预习过程,明确知识学习前存在的疑问,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专心实验操作,从而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二)应用微课充分满足学生的差异性
        对于高校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同学生接受程度也不相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略这一点。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只适用于一小部分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剩下的一部分学生就可能因此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微课程教学把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微变化当做重心,见微知著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再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利用微课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接收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更大程度的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三)通过微课引导学生演示操作
        对于高校生来说,高校阶段的学习压力是十分大的,对于高校物理的实验学习所付出的时间可能相对较短。我们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来进行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演示实验的方式来解决高校物理实验学习的问题,同时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资源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一直以来枯燥乏味的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
        (四)课后复习构建学生知识思维模式
        微课运用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也有利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知识,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时,并不是所有的高校学生都会自觉做好课堂笔记,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对于不整合课堂知识的同学来说,这样就非常不利于课后的复习学习。微课就可以解决没有做课堂笔记学生的烦恼,可以发挥微课不受时间以及空间限制的优势,利用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随时可以复习。微课堂具有内容精炼简洁、教学知识重点突出的特点,并用有利于记忆的生动形象的短视频方式向学生演示。课后学生运用微课进行复习,温故课堂学习的知识概念、知识重点以及难点,整理学习思路,构建属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高校物理实验是高校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物理实验不能良好进行,也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使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更加高效与创新,对于高校生物理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晶晶.“微课”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295-296.
[2]宁珍珍.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实验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12):207-209.
[3]魏茂梅.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28):92-93.
[4]刘向辉.物理实验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足及其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6):46-48.
[5]袁伟,禹湘.基于微课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9(23):67-69.

基金项目:黑龙江东方学院校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DFKY190112)
基金项目名称: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