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丽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城第一小学
摘 要:自新课改以来,国家和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这面大旗下,小学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结合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小学数学更贴近生活,那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联系到日常的生活中,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一、课堂“有奖”竞答,现学现用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相处机会最多的就是课堂,抓好课堂上的时间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如何抓住课堂时间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种方法是,通过课堂有奖竞答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先回答出的要给予一定奖励,调动学生参与欲望。这种方法的使用,一方面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现学现用,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其次,课堂竞答的主题要和现实息息相关,这才能让学生有实际应用的意识。
以二年级数学的“加与减”的讲解为例。该章节中重点应用的是加与减的知识。教师课堂上可先讲解理论知识。而后进行课堂竞答,给出题目如小红买了三个苹果,吃了一个,现在小红还剩几个苹果 让学生进行抢答,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可以得到小红花作为奖励。通过竞答让学生基本理解并掌握“加与减”的要领和运用方法。学生现学现用,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后,也解决了实际问题,由此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二、营造情景导入氛围,培养问题意识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科目,不少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当中,会给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但是仅仅如此,仍然不能够确保学生自己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的认知当中,知识和生活还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力求让其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背后与生活的关系和运用才是主要的。
例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是如何使用百分数的,可以在课前布置同学们去搜集生活中你所看到的百分数,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来对百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生活中运到百分数的地方很多,可能有的学生能够找到衣服内标上的百分数,还有的同学会说啤酒当中的酒精含量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等等,当教师听完同学们的探讨成果之后要培养学生进行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百分数来表示呢 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形式来表示呢 你能不能把百分数换成其他的说法呢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百分数的特点在哪里 其表达的优势是什么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加紧密。
三、观察学习,欢乐应用
在课堂上,只有理论教学难免枯燥无趣,利用观察法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观察法教学是教师的常用教学方法,通过实物观察能让教师放松心情,增进师生情感,最重要的是观察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可以让学生当堂就巩固所学知识。
以数学三年级的“观察物体”的讲解为例。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教师可把实物带进教师中给学生展示,如石膏制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或让学生自己携带。教师拿出正方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六面有什么不同即相似的地方。学生按照顺序传递观察,从第一个开始,长方体的观察也是如此。等到学生全部观察完毕,教师可在教室中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替代品,即形状相同的物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被应用到的地方。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再对其理论知识进行具体讲解。避免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模糊。通过观察法,课堂可以更加鲜活,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了,通过观察学习和实际物品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四、课后实践作业,知识与生活的融合
所谓课后实践作业,就是在课后实际运用课堂的理论知识完成一些相关的任务,就如课后问卷调查、任务调查之类的。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实践内容要贴切课堂理论知识,且不能脱离实际,因为针对的是小学生,难度就要有所控制,如果太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由于一章的内容较多,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并分配不同任务,让他们合作完成。
以五年级数学的“可能性”这一章节的讲解为例。可能性这一章节内容要结合到实际中,教师可把学生对半分为两组,有五十个学生就每组二十五人,分为一组和二组。一组调查生活中的可能事件,二组则调查生活中的不可能事件。可能事件就如太阳一定会从东边升起,不可能事件则是太阳一定不会从西边升起。让两组学生分别收集类似例子,来说明可能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并总结这些例子的共同点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其次,针对“可能性”这章节知识中,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表示方法是分数表示。所以,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搜集除可能性占二分之一以外的例子,即明天会出太阳和明天不出太阳,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各占二分之一以外的例子。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寻找到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许多共通之处,树立应用意识。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上课的不同技巧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应用意识。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韩慧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J].学苑教育,2019.
[2]黎琼芳.认识平面图形[J].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2018.
[3]李素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策略[J].新课程,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