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培育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胡庆鸿
[导读] 在新的一轮课程标准要求下,提出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对学科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发挥,以此为平台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的过程中,实

        胡庆鸿
        (董市镇初级中学 湖北 枝江 443214)
        摘要:在新的一轮课程标准要求下,提出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对学科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发挥,以此为平台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化学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助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上的综合提高。因此,本文将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培育的途径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化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供相关参考经验。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创新素养;全面发展;
        一、改革演示实验,带动学生思考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学领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与落实,越来越多的中学在开展课程教学与优化的过程中,注重对于素质教育体系机制的构建,希望能够以初中化学课程为平台,注重对于学生良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精神上的培育引导。尤其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任务下,要求初中化学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培育,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一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单向教学手法,侧重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发挥,以自主性学习环节和探究性推理验证活动,带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找出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例如,在教学“酸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演示性实验,对于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推导,在这一过程中,弱化了学生参与初中化学实验学习和知识理论进一步深化的主体地位,也很难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于演示实验进行改革与优化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溶液,进行酸碱检验实验。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探究性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与优化,并选择合理的试剂药品完成探究性实验。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对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化学观察与总结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意识,在探究性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注重对于初中学生良好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创新实验环节,彰显本质原理
        在初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和优化是对化学实验功能上的拓展和增值,能够以更加具象和生动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对于初中化学课堂重难点的有效突破。一方面,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是对于实验内涵和原理的深度剖析与挖掘过程,让学生能够对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明确实验在探究与发掘过程中的改进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够创新拓展实验环节,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激活学生化学实验参与和实践热情。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这一部分内容时,经过前边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相关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建立了初步的认知框架,教师在对于这一实验环节进行创新与拓展的过程中就可以设置探究性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推倒和验证,以控制变量法入手,在教学前准备集气瓶、试管、铁架台、导管、镊子、药匙、酒精灯、多媒体、干燥的石蕊小花、醋酸、二氧化碳、稀硫酸、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大理石、木条等仪器试剂,在实验开展之前,通过设置预习检测环节,提问学生“(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 () (写化学式),碳酸不稳定受热易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

”等问题,针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依据此基础拓展实验,将石蕊试纸放二氧化碳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干燥的石蕊试纸放进二氧化碳中就没有现象呢?”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后晾干,制成干燥的石蕊小花。用干燥的石蕊小花做对比实验,进行实验结论的观察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思考平台, 以更加直观性且具备可操作性的实验环节,有效彰显二氧化碳性质本质原理,使学生能够在透彻理解化学本质要求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完善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进一步辅助学生良好科学创新和探究素养的提高。
        三、改进实验步骤,强化学生思维
        众所周知,化学学科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同我们生活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需要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注重对于生活实际内容的引入,通过巧设化学问题,改进实验步骤,有效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索与创新活动中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和素养。尤其在面向当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实验的创新和拓展环节,不能孤立地认为是教师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设计,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的不足,改进和优化中来,借助绿色化学理念和要求,同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上的共同改进,确保实验效果有效达成。也能够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步骤的改进与优化,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学科以及科学探究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例如,在教学“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设计的绿色化,避免生成物和产物的浪费,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对于实验环节进行改进与优化,才能够在保证实验效果可行的基础上,最大化降低实验的损耗。部分学生提出了制作微型实验的方法,只准备6%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减少原材料使用,并使用一个集气瓶在课堂中现场制取氧气,然后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借助生成产物拓展其他实验,将集气瓶作为氧气发生器和氧气收集器,将木炭燃烧、蜡烛燃烧、铁丝燃烧、硫黄燃烧等“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集成到同一个实验环境中,通过这种一体化的创新实验,在基于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对于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进行简化与改进,让学生能够将绿色化学的精神态度落实到实验改进与优化过程中来,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不断促进。与此同时,在实验改进的过程中,也是对于学生化学学科理论知识在生活实际问题迁移与应用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对于化学实验进行优化与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正式学生步入化学殿堂学习的第一阶段也是夯实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机,需要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借助化学实验这一平台,通过对于实验的创新与拓展,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定理,并在此基础上发现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学科素养。除此之外,初中化学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共同促进,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初中学生化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师保国.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J].人民教育,2017(3).
        [2] 李德前.例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思维方法[J].化学教学,2013(3).
        [3] 朱清勇.创新设计实验 呈现奇妙化学[J].化学教与学,2016(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胡庆鸿(1964年11月—),男,汉族,湖北省枝江市人 ,现任教于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镇初级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