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卢晓宇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能提高学生对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卢晓宇
        四川省西昌市阿七乡中心小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        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能提高学生对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对计算和测量结果有概括性的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探索、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
小学正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活跃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往往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计算        能力就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计算能力作为生活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一项基础社会性技能,对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制定计划都有着积极的促进        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计算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令人担忧,计算方法不熟练、计算结果不准确、计算书写潦草、计算后不检查或者不        会检查等现象严重,导致计算能力不过关,严重影响着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深入剖析计算能力差的原因,积极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是当前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计算出错的主要原因
        1.不理解算理。这导致学生出现的状况是,某个题目会做但可能会出错,而教师一点拨就会,表面原因是粗心,但实际原因是不理解算理。
        2.计算练习少。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练习。数学的知识点联系紧密,但在教材编排上却是自成章节。有时候这个单元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下个单元就成了《平行与相交》,侧重点就发生了变化。而到下个单元时就觉得上个单元学完了,学生就学会了,可事实上学生的练习量还远远不够。所以计算练习应该渗透到整个学期。
        3.计算习惯没有养成。在现实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列竖式,但会出现不列竖式或者列竖式比较潦草的问题。另一个是没有检查的习惯,尤其        是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第一遍出错是很有可能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而很多学生在这方面不注意,就导致了计算错误。
4.教师备课不充分。有些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把握不好重点,就可能出现教        学偏差。

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发现很多题目不仅第一层乘积会出现连续进位的情况,第二层乘积也会出现,那么第二层乘积的进位写在哪里,就是一个分歧,大家议论纷纷。而教参中却没有答案,网上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也比较少,这就给教师造成了困惑。
5.学生自身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学习上有的学生可能是听觉型,有的可能是视觉型;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提高性的练习,要关注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
1.明确算理。三年级涉及的计算主要是整数除法和乘法。在学生除法的学习上,对算理的讲解要做到细致全面,对每一个步骤都讲明讲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先借助小棒,让学生摆一摆,理解列竖式的过程和分小棒的原理是一样的。在学习列竖式的方法时,例如438÷3,4÷3表示把4个百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1个百,1写在百位上……这个过程不单是老师要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反复说,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如果老师在这个地方不细致,那么就会出现学生不会做的情况。列竖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边想边说边做的过程,在乘法的学习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吃透整数乘除法的算理,可以为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奠定基础。
2.养成良好的习惯。计算习惯的养成有很多方法,比如一看二算三检查等等。而真正的问题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是不够的。因此,花时间训练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抄数,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认真看,避免抄错数。第二步是列竖式,在进行乘法计算的时候,学生会犯的错误是,不知道用谁去乘谁,或者是忘了加进位,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用眼到口到心到“三到”的方法。眼到,让学生用笔尖指一指,例如287×63,三七二十一,写一进二,就要求笔尖分别指3和指7。口到,就是说“三七二十一,写一进二”这句话要默念出来。心到,就是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使其养成数学学习思维的连贯性。整个过程,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一遍做对。第三是重视检查习惯,要求学生做完之后检查一遍。实践证明,这样能大大提升准确率。实际上,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是培养好的学习品质,认真严谨的品质也将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得到发展。
3.重视练习。练习的设置不要偏多,要少而精。因此,在平时,我们每天10道计算题,在学习乘法时重点练习乘法,学习除法时重点练习除法,在复习时,3道乘法,3道除法,4道混合运算。不仅要求列竖式的准确率,并且要求书写认真。经过训练,学生的计算熟练度、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都有所提升。
4.重视培优扶困。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拔高性的练习,而计算能力差的学生要进行扶困。在计算出错时,教师应当少批评指责、多指导帮助,不要让学生在生气的时候改上多少遍,而是应冷静下来,让学生给你讲一遍算理,这时候会发现很多学生其实连算理都没有掌握。这时候教师应把算理和方法再讲明白,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5.坚持集体备课。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分歧,我们可以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讨论,必要时可以请教教研专家对我们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的重点,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计算习惯又是最基础的习惯。因此,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上,我们还要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王素萍.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2).
[2]李燕.论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2):33-33.
[3]李吉原.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07(4):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