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宏
(张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提出了 “一班两制”的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干部管理;分组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提出了 “一班两制”的班级管理策略。“一班两制”的班级管理策略,不是指一个班级,两种管理制度,而是一个班级,两种管理形式,既由班干部管理和分组管理两种方式相结合的管理形式。
本人在最初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出现过好几个棘手问题,比如像手抄报、安全平台作业这样的班级常规工作,只要班主任不督促,总有推脱扯皮的现象,不能按时完成;再比如个别管理能力不足而人缘不错的学生被民主推选为班干部,造成班级管理混乱,我估计大部分班主任都有过如此的困惑,像这样的班干部用还是不用。用吧,不利于班级管理,不用吧,是被民主选举了出来,还打击和伤害该同学的自尊心;还有就是班级事务绝大部分由班干部来做,她们不但承担的任务多,管理压力大,而且还容易得罪同学,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了学习成绩和人缘,更严重的可能这部分同学不愿意再承担班级的工作,最终造成班干部队伍不稳定,班级管理乏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由班干部管理的班级管理形式鼓舞和锻炼了一个或几个固定班级干部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的一段时间内,班级秩序貌似井然,但实际上一颗隐形的定时炸弹已经被预埋,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因此,为避免或减少类似这样问题的出现,本人在班干部管理的基础上,尝试着的加入了分组管理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管理效果。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拙见。
一、分组管理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管理和分组管理密不可分。分组管理应建立在班干部管理的基础上。
一年级新生刚入校后,本人先通过民主选举把班干部选出来,将班级事务一项一项分配给班干部。然后把住校生以宿舍为单位,分成了小组,通校生也按8至10人分成了小组。班干部隶属于每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民主推荐小组长。班干部不再兼任小组长。为了培养她们的合作意识、小组意识,我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班级活动,而且明确奖罚制度。比如住校生是以宿舍为单位分的小组,为了让她们能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笔者给她们组织了宿舍美化比赛,规定了宿舍物品统一的放置标准,而宿舍的整体装饰风格由自己决定,笔者和班干部以及通校生小组长负责评比,这样不仅有效的改善了宿舍内务环境,也初步让学生有了小组的概念。
其次,笔者在每学期组织的班级活动中,也以小组的形式安排,比如班会、手抄报、黑板报以及其他班级活动,都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不仅丰富了班级文化,更加强了她们的小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比如副班长负责的每周的主题班会,她只需要提前一周把班会内容安排给小组长,小组长会负责协调本组成员准备,这样一来不管是班会PPT的制作、班会中节目的表演、班会组织里的游戏,都会准备的非常充分。而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也会在组长的协调下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口才好的负责主持,唱歌跳舞好的负责节目的排练,电脑好的负责制作PPT,每个人都有事情做,做再也没有出现一学期一直坐在凳子上听班会的同学,大家对于班会的热情也有极大提高,班会的教育意义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体现。
总之,在分组管理中,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兴趣,不能以小组中单个人为中心,引导学生找准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就能让小组相处融洽,快速有效的完成任务。
二、班干部管理和分组管理的关系
班干部管理制度就是挑选能力强、负责任的学生,分别担班级管理任务。分组管理其实就是将班级管理任务落小、落实、落地,让管理任务更具体,更细小,更精准,做到精细化管理。
比如生活委员负责班里的卫生督促检查,如果没有实施分组管理,让生活委员安排,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天的教室和环境卫生,会涉及多个宿舍的同学甚至还有通校生,如果有人迟到或者直接没去做卫生,势必会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和卫生效果。实施分组管理后,笔者让生活委员把当天的教室和环境卫生分别安排给两个小组,由两个小组的小组长负责,这样做卫生既是同小组成员又是同宿舍同学,大家一起起床做卫生,既不影响其他宿舍同学,又起到了相互督促的效果,生活委员只负责检查验收,工作压力明显减小。
再比如文娱委员负责的班里的盆花管理,如果只是把每盆花安排给个别同学负责看护,如果负责看护的同学忘记浇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盆花养死了,班干部不敢去责备这个同学,更不好让这个同学去赔偿,长此以往花越养越少,而且最后就变成文娱委员一个人的事了。分组管理后,笔者让文娱委员负责把班里的盆花分配给各个小组,由每个小组整体负责几盆花的管理,花浇不浇水、谁浇水小组成员协调决定,放假期间花拿不拿回家,拿到谁家,也由小组商量决定,反正花的生老病死都交给了小组。但如果花养护不当造成死亡,由小组要集体负责购买同样价值的一盆。而文娱委员只负责管理好花的数量和质量就行。这样既减轻了班干部的责任,又让班里的花找到了“真正的主人”,所以我们班里养的二十几盆花,虽然时间过了一年,花的种类有更替,但数量一直保持到了现在,算是既育了花也树了人。
还有很多班级工作,比如纪律委员负责的提开水,宣传委员负责的手抄报和黑板报,体育委员负责的体育用品的保管等等,都会以这种班干部牵头负责管理,小组分工完成的形式进行,这样既让班干部管理难度减小,管理角度改变,同时小组成员也能很好地参与完成,而班干部和小组长之间,班干部和小组成员之间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也不会发生冲突,引起矛盾,反而是通过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让小组成员的关系更加融洽,小组更加具有凝聚力,可谓一举两得。所以,班干部管理和分组管理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实现了班级的有效管理。
三、班主任在班干部管理和分组管理中的作用
笔者们在班级管理中仍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金字塔效应,即塔顶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是班主任,中间是一批唯“命”是从按“旨”办事的班干部,下面则是一小部分听从班干“调遣”的热心者和一大部分“漠不关心”的旁观者。
“一班两制”的班级管理策略中,班主任在班级分组管理中,不再是管理的独裁者,而是一个仲裁者。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虽然班级分组管理制度以学生为主体,但不能忽视班主任的作用。比如在我班宿舍美化评比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笔者发现学生评委打出来的分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评分最高的却不是最好的,当时笔者把小组长们叫到一起,告诉她们,同学当评委打的分会存在感情分,但老师打的分好的就是好的,所以老师的评分应该占的比例大些,大家听了都同意,所以后来结果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避免了因为哪个班干部所在的宿舍分数虚高,引起的其他小组成员的不满,这就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只有正确地引导,才能使班级分组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才能达到班干部管理与分组管理相得益彰的效果。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没有最好的管理模式,只有最适合的管理方法。分组管理,也会存在问题,比如小组分配不均衡,小组长管理能力差,缺乏责任心等,都会给班级分组管理的效果造成影响。希望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