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马锡威
[导读]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赏识教育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
        马锡威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横河镇中心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赏识教育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很适合小学体育教学。赏识教育对于学生有着        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采用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下接受体育教        育,加强体育锻炼。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应用
 引言
        赏识教育是采用鼓励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以一种赏识的眼光来为学生开展体育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有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        悦的氛围之下进行学习和锻炼。本文主要探究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究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这一年龄阶段比较特别,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能够紧紧地抓        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客观的规律刺激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不参与最终的期末考试,因此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分析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时间比较短的问题,注重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从兴        趣出发,构建赏识教育的教学课堂。此外,从思维意识上来看,小学生的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但自制力不强,在日常的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难免会有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出现,恰当的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从教师        身上体会到关爱和鼓励,能够激发自身的自信心,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自制能力,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树立科学的赏识教育意识
        赏识教育的构建需要教师先了解赏识教育的意义,并树立科学的赏识意识。赏识意识的确立是赏识教育构成的开始,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同情感教育之间的关系。赏识教育说到底,其实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和情感性评价的结合,只有教师真正的从思想上意识到赏识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才能促进赏识课堂,发挥最大的价值。为了促进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开展,确保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力求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学生的安全。良好气氛的营造同赏识意识的培养密不可分,与此同时,这两者的有效参与也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加自信。
(二)降低学习难度,强化学生信心
开展赏识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保持充足的热情参与到学习当中。面对这个难题,教师要做的,是设计一些简单的项目,并且在项目结束后,给予学生鼓励。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对于难度要循序渐进的提升,在一些有难度的训练活动进行前,教师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让学生先体会到成功,学生在面对难度较高的项目上,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不敢尝试,难以取得成功。教师在学生尝试前,将难度适当放低,在学生完成后,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目的是让学生取得自信,不畏惧畏惧困难,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这样能够让学生养成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习惯,有利于教师开展后续难度上升的教学。
例如教师在提升学生短跑速度的训练当中,100米训练的标准成绩是16秒,很多学生由于体能的原因,在训练过程当中达不到指标,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要求制定的太高,那么学生在完成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长期达不到指标不利于学生信心的强化,教师可以适当的放低标准,从20秒开始,逐步的提升,让学生建立信心,之后再追求速度,达到指标。
(三)运用语言赏识给予学生正面肯定
在小学教学阶段,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开展,对学生进行赏识和激励都是最直接、最具效果的一种形式。体育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师不仅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也可以对表现稍差的学生进行鼓励,促进这部分学生能够在之后的运动之中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当然,体育教师在进行表扬的时候要着重发展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成长,让其他学生以他为榜样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的只注重结果。从大范围上来讲,不断得到教师赞赏学生会使他们的优点持续的放大,而体育运动中稍有落后的学生也会受到激励。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运用体态语言给予学生正向暗示反馈
在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除了单纯的言语教学之外,还可以加入一些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利用身体或者是动作的形式来传递信息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情、活动的手势等等都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构建赏识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学会运用这些体态语言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表扬的手势和肯定的眼神,都是一种无声的赞誉。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体育活动来说,用面部的微笑、凝神的点头都能够给予学生无限的信心。体态语言的赞赏还包括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项目之际,双手鼓掌、拍拍肩膀,一个简单的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无尽的精神支撑力量。
用赞赏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起运动的自信心和勇气,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场合单纯地用语言,其实并不合理,良好的体态赞赏能够弥补语言赞赏的不足之处,甚至也能够发挥比语言赞赏更大的作用。
在小学开展体育运动教学,本质上,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教育的人本性这一特点。运用赏识教育的教学内涵,用表扬、激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够将体育活动坚持成一种兴趣,才能更加身心健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榜.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小学时代(奥妙),2018(3):16.
[2]陈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商务周刊,2017(5):183.
[3]陈爱玲.小学赏识教育应讲求“四字”[J].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