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歌唱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李琪
[导读] 歌唱是一种来自人体器官的音乐。它有独特的听觉。它不能被替代,也不能与任何其他声源相比较。同时,歌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李琪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歌唱是一种来自人体器官的音乐。它有独特的听觉。它不能被替代,也不能与任何其他声源相比较。同时,歌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歌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促进社会交往、提高未来艺术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歌唱教学应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歌唱研究
        引言: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是最基础、最广泛的教学环节。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提高歌唱教学效果,教师应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歌唱技能,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魅力,增强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声音状况进行一个及时的了解,找出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唱歌。此外,在进行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音、韵律等,对学生出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地纠正,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歌唱。要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培养学生正确、自信、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1、老师对唱歌进行示范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歌词中的情感。学生对音乐中的情感进行正确的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领悟到的感情由歌声表达出来。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老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所学的歌曲,受到所学歌曲中情感的打动。在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歌曲不是十分理解,因此,老师要对歌曲进行一个正确的解析,要让学生领悟到这首歌曲的美妙之处,而学生能了解到的内容就是来源于老师。因此,老师进行歌曲的示范歌唱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对这首歌有喜欢的感觉。因此,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要求学生唱好歌曲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老师先进行有感情的歌唱,就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和老师达到思想上的交流,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学生想学唱歌的欲望。
        2、要对歌曲进行理解和分析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独特的意境以及情感走向,每一首歌曲所包含的韵律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歌曲的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向学生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讲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歌曲的情感走向。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程度越高,想要唱歌的欲望就会越强烈。老师在对歌曲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表一些他们的想法,每个人说出来自己的理解,老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点评,让学生进行试唱,让学生对歌曲中的升降音调进行自我的感知。

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们对于音乐的理解达到了统一,对于要学习的音乐具备的韵律等都会有一定的掌握和感悟。这样一来,学生的精神世界将会得到不断地丰富,学生对于歌唱的自信心逐渐增长,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1]。
        二、对学生进行基本的音乐技能训练
要想唱好歌,具备一定的唱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生保持良好嗓音的必备条件之一。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歌唱的技能训练中,和专业的音乐教学训练不同。但是无论是否是专业性的训练,唱歌技能水平的高低,其训练的方式以及训练的时间都要科学合理。在常规的音乐教学课堂中,要想让学生学好唱歌技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训练其唱歌的技能[2]。
        1、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唱歌理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在进行唱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唱歌时的姿势。无论歌唱任何一首歌曲,自然、端正的姿势,可以保证声带能够进行自由地运动,不会受到压迫。
其次,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以及该年龄段学生所具备的特征,对于学生歌唱的技能进行及时地指导和更正。这是学生唱好歌曲的关键因素。在对小学低年级段学生进行训练时,要注意扩展其音域。而到了中高年级时,就要对学生的唱歌方式进行培训。不同时期的培养方案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的歌唱。
        2、老师要对不正确的歌唱方法进行及时的纠正
在进行歌唱时,学生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想引起他人的关注,另一种就是唱歌的方式不对。对于这两种情况,老师都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心理上的正确指引。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心声是什么,根据所学的歌曲,用合适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的心声。
学生在进行歌唱时,最常见的就是鼻音问题。很多学生在进行歌唱时,其发声并不是十分标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软门盖无力,舌头的摆放位置不对。对于这种现象,老师教学生可以用打喷嚏的方式进行发音的练习,正确摆放舌头的位置,进行发声。
与此同时也会出现颤音、漏音。对于这类问题,老师要具体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进行解决[3]。
        结语:在对小学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地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要对学生的唱歌思维进行引导和训练,教会学生唱歌。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进行及时地解决。很多的问题都是一些细微之处的问题,如果不仔细听很难发现,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歌唱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唱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内心对如何表达情感有一定的构思,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19(9).
[2]李厚敏.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2):00021-00021.
[3]张彩霞.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新课程(下), 2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