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技工院校物流专业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李红燕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国家大力倡导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下,中职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
       李红燕
        (漯河技师学院电商学院  河南·漯河 462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国家大力倡导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下,中职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新时代下,中职院校应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注重教学与社会需求导向相结合,加强对物流专业教学中师资力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反思,促进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效作用。

关键词:中职;物流;教学反思

前言: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水平等快速发展,被广泛的运用到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物流产业也不例外。物流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中职技工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有必要对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刻反思,结合现阶段物流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职技工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方案,满足社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的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
一、中职技工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现状反思
        根据对现阶段我国中职技工院校的物流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当前中职技工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职生的综合素养较低
        目前,全国的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增加背景下的中职技工院校生源逐渐减少,导致整体的中职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有所降低。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缺少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无法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缺少积极的兴趣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另外,中职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弱,很多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以后需要再次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同时,外语应用、语言表达、计算机操作、写作等能力也是物流行业必备的专业素养,而目前中职物流管理学生普遍存在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较差、外语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团队协作能力不强,不能胜任工作实践的现象。
        (二)物流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中职技工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中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这是物流专业发展中的重点要素,直接影响着物流专业的教学效果。我国的中职技工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很多都是其它专业的教师经过短期的培训和学习之后、担任物流专业教师。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对于书本知识内容的了解较为全面,却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无法真正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后续的就业发展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指导。另外,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双师型”的人才作支撑,但目前中职院校中普遍匮乏“双师型”教师,导致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工作受限。
        (三)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落后
        中职物流专业的课程包含理论指导、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但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理论指导与实践脱节,实验、实训与实际应用脱节,实习就业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首先,中职物流课程设计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除去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能力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对于高职物流人才的主要需求之一,但目前很多中职技校并为在课程目标设计中突出对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之间相脱离,教学案例中缺少生动的物流行业内容,学生无法深刻的感知和掌握物流知识,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整体的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最后,中职物流专业和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难以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1],专业培养不能发货社会需求导向性的作用。
二、中职技工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想观念的有效值
        我国正在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结合中职机构院校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在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中用宽容、和善的心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和思想观念上的积极教育。组织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小组竞赛等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在愉悦的环境下展开高效的学习活动,集中精力参与到物流专业的知识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内心的想法,将学生的闪光点充分的挖掘出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故事。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教师可加强对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听讲以及课后复习等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拉近师生之间的紧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想法,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创新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2]。
(二)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技工院校应结合现有的教师队伍,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保证参与到物流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际经验,由此展开高效的物流专业教学活动。中职技工院校可以建立起更完善的教师聘用制度和管理制度,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模式,组建起一支专业型的物流教师队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结合实践案例,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定期组织企业培训活动,加强对前沿物流行业新动态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进行探索,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3]。
(三)构建起合理的课程体系
        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得到中职技工院校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的物流专业岗位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转变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观念,制定专业性较强的教学计划,实现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和优化,树立物流服务于区域产业的教学理念,优化订单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物流教学实践实训在培养人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培养人才应积极贴近物流岗位人才的实际需求,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立足于就业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课堂环节上,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采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并重视对学生语言、计算机操作、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快更好的加入到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提高人才的就业率[4]。
结论:综上所述,中职技工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目前仍旧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探索。针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将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重点目标,营造起良好的物流专业教学环境。结合市场上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思路,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高效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更进一步探索,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提供切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绍增,张得银.物流管理专业“三跨”融合实践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35-36.
[2]刘香女.物流与财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29):153-154.
[3]陈晓.讨论式教学模式在物流工程专业应用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90-91.
[4]王雪.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0(09):113.

作者简介:李红燕(1987.12—),女,汉族,河南省临颍籍,大学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