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桂兰
(镇宁自治县江龙中学 贵州 镇宁 5612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拥有灵活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增强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拥有难以替代的教育意义,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为例,探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意义,提出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
引言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在英语教育中依旧存在注重知识传输的弊端,难以结合学生的需求,创新并制定全新的英语教学体系和模式,无法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英语学习质量和效果不尽人意。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发展学生。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兴趣
英语学习的内生动力是兴趣,是学生探索和内化知识的重要抓手,只有学生拥有英语学习兴趣,才能在探索与应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学生群体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参与到知识探索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掌握和应用英语知识。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自由活动、自由认知、自由探索的空间,进而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和新知识。譬如教师在人教版三年级英语(pep)uint1 Hello课程中,可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接触新的事物,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拓展思路,总结问题,提出新颖的、多样的解决方式。
(二)提高教学效果
叶圣陶曾指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教”,是让学生充分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本领”。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可将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知识的服务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的学习从知识灌输转变为知识获取。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迈尔特曾说过“有目标的自主学习,永远比被动地接受知识有效。”简而言之,学生根据自身的目标而获取知识,可以有效地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而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服务知识的过程,可以从根本上,引领学生从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架构知识学习的体系。使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始终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
(三)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英语教学的生命力和动力是创新。对此,教师应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的创新方向,使教学创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抓手。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便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创造,可以帮助学生从逆向、类比、横向等层面,探索知识的本质,理解英语教材的内容。而在小组合作模式下,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譬如在Unit3 Look at me中,教师可通过课文引出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英文语句,可以应用到哪些场景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增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小组合作的意义、特点及优势,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首先,教师应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使其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提升学习小组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使学习小组在组间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组内竞争的学习格局。其次,为提升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必须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机会。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以4人为一组”,均衡好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学生的比例,充分调动不同学习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譬如教师可让小组成员根据课程安排,轮流发言。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英语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生生间、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则是小学英语教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小组合作的互动性和交互性,确保师生互动能够帮助教师获得准确的教学反馈、生生互动能够切实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策略。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整体要求,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并由此衍生出相应的学习问题。进而根据组间竞争和组内竞争的原则,将学习问题分发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譬如在unit4 we love animals中,教师可制定出“我们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如何用英语称呼不同的小动物?”等,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学习小组的表现,提供相应的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为节省教学时间,提升小组成员的合作质量,教师应要求小组长整合相关的学习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收集和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平板或手机等设备检索学习资源,丰富知识的获取渠道。
(三)构建灵活的评价机制
英语教师应树立“注重评价过程,推动学生发展”的理念,将学生评价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抓手。首先在评价主体上,应将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评价确定“优秀小组”,通过小组评价确定“优秀组员”,进而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其次,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提点为抓手,提升学生评价的趣味性。譬如在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Happy birthday!”课程时,教师应构建出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应用情境,使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应用英语,表达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到小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语音的规范性、知识的局限性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改变了学生对英语考试的刻板印象,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合作意识,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应用英语,提升对英语知识的整体感知。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划分学习小组、构建教学体系和评价机制等方式,提升合作学习的应用质量,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阳. 小学英语中高年级小组合作的高效研究[J]. 科技资讯,2019,17(16):125+127.
[2]张菊玲.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12.
[3]王丽君. 例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运用的误区[J]. 教学与管理,2014(32):45-4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伍桂兰,女,布依族,贵州省安顺市镇宁人,贵阳学院英语本科,镇宁自治县江龙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