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丽
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 陕西 咸阳 712100
摘要: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重视语言知识和阅读结果,轻视语篇解读及阅读过程,忽略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功利化的考点教学致使学生囫囵吞枣,缺乏对文章内容及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造成英语教学的耗时低效。笔者通过教学实例,阐述了思维导图对凸显英语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以期为英语阅读课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导图;阅读课教学
作者简介:田丽丽,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实践。
一、 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涌现,初中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现阶段英语学科测试手段单一,对固定搭配、语法以及阅读理解的考查相对集中。因而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语篇解读,重视阅读结果却轻视阅读过程,往往将一篇语意连贯、逻辑较强的文章肢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点。忽略了对行文结构、逻辑关系的分析,学生缺乏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同类现象的思考,导致知识、思维及情感熏陶的割裂。英语学习沦为考试的傀儡,学生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致使英语教学的耗时低效。
二、 思维导图及功能
思维导图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是一种模拟人大脑神经元的记忆方式。其图文并重,以关键词为中心通过图像,颜色,符号等元素,由中心向外发散,以放射性的结构将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图画。在阅读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思想,通过提炼关键词、短语可以帮助师生有效聚焦文本结构,理清文本的脉络意图,还能直观的表达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将课堂知识吸收到脑海之中,使思维更加明确化、条理化,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以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重点阐释思维导图在凸显英语学科知识和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强化英语学科价值
(一)、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词汇教学效率
在热身环节恰当的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快速的回顾与本主题相关的词汇,为文本的学习作好铺垫。如九年级英语Lesson 3 Good Food, Good Health一课,导入时运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思考what are good foods?学生很快会调动大脑里的储备,列出很多关于good foods的词汇。
在本课的词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中式小吃豆浆、馒头、肉夹馍,凉皮等本土文化作为扩展内容补充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贴近生活的表达。在文本学完后,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对上图中的食物进行分类,再次复现本文中生词grains, protein, calcium等,进一步巩固强化相关词汇的学习知识。
(二)、 妙用思维导图解读文本, 启动思维飞跃
初中高年级阅读文本较低年级不但长度增加不少,难度也相应的加大。面对长而繁琐的英语阅读课文,学生畏难情绪加重,难以引发学习动机。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快速的搭建文本框架,理清文本线索,帮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上,从而摆脱因文章太长或太难而抓不住主题的困扰。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而为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笔者以九年级Lesson 15 My Helmet Saved My Life以及Lesson 17 Staying Safe in an Earthquake两课为例,力求以简洁、易懂,符合初中生偏重形象思维的特点的方式,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四、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凸显英语育人价值
(一)、 善用思维导图,培养生活目标
Lesson 9 China’s Most Famous “Farmer”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Dr. Yuan的成长历程。以时间顺序为节点,对本文线索进行串联,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了解袁隆平教授的成长过程。同时呈现重点动词短语,便于学生回顾袁隆平教授在各时间点的主要成就。这种纵横交织的模式,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思路,从细节上感知全文内容。同时启发学生将本单元人物袁隆平、爱因斯坦、海伦凯勒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去发现这些成功人士的共同点。启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断奋斗拼搏,最终才能拥抱成功。
(二)、用巧思维导图,陶冶高尚情操
七年级上册Lesson 33 Let's go to the zoo!讲的是动物园里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课文以对话呈现,内容较为简单。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词汇、结构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学习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动物是有感情的,是人类的好朋友。最后通过发散性讨论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珍爱动物的意识。
九年级Lesson 22 and 23 The Giant改编自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性较强。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体悟到分享的快乐。笔者按故事情节的推进将上下两篇串连起来,以对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导图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巨人的转变,继而带领学生实际讨论,探讨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在讨论中学的方式,让学生领悟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分享。
五、 结语
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凸显英语的学科价值,提高阅读教学乃至英语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在体现英语的学科价值及育人价值方面的作用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一个构思巧妙的思维导图可以同时体现两方面的功能,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研读教材,剖析文本,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陈娇玲.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2014(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