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郭雪梅
[导读] 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对教学技术、教学理念等进行引进,通过实践认证出符合当前教学发展的各类措施。

        郭雪梅
        (镇宁实验小学 贵州 安顺 561200)
        摘要: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对教学技术、教学理念等进行引进,通过实践认证出符合当前教学发展的各类措施。基于此,文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切入点,分析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现状,并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形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小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为学生树立一种文化观念,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可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及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群体的组建,令课程实现阶段性教学,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教学效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依据自身的主观意愿对知识内容进行自主性择取,同时也可通过小组实践活动的开设,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为后续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本文则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开设意义
        在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下,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学理念等,逐步与课堂教学呈现出深度融合的趋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设与应用,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属性等,建设学习小组,然后以开放式教学,保证小组之间的活动是建立在课程动态因素之上来实现的,进而增强学生群体的凝聚性,以更加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讲,活泼、好动、认知性强作为学生的学习特点,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的管教,将令学生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无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设,则可依据教学阶段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效用,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在学生主观意愿的导向下,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引教学,可令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的认同感,然后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可深度激发出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进一步实现开放式教育,依托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划定相应的教学任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际开展形式来看,受到教学方法、教学规划的限制,令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教学属性。
        第一,课程讨论方法与教学内容不符。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主要是通过基础内容、活动内容令学生对英语科目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以避免文化冲突所造成的厌烦心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开设过程中,受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导致组间活动,无法令学生形成思想层面的碰撞,未能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课程设定不合理,讨论活动的组建未能满足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需求,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沟通度不足的问题。
        第二,学生参与度不足。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是令学生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同步提升的重要阶段,且开放式活动的组建,可通过整体学习氛围削减学生对英语课程的抵触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然而,从实际教学开设中,学生学习与课程教学导向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导致教学目标未能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之上,进而令学生产生兴趣度锐减的问题。


        三、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一)建设基于问题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学习动机的产生是建立在其对事物的兴趣度之上,只有学生对当前知识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才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欲望,但此过程存在一个周期性,即为如果长时间、等位特性的知识渗透,有可能令学生产生一定的疲劳度,令学生当前的学习激情逐渐下降。以问题驱动为主体的合作学习目标,降为学生提供一种长期性的教学指引,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设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保证循序渐进的教学任务可满足学生当前学习需求,以此来实现层次化教学,缩减学生之间的差距。以《go to supermarket》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定三个具有联动关系的教学情境,首先,令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情景化氛围的组建,初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其次,教师划定重点,组建交互式活动,令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化阶段,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最后,令学生依据当前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脱稿表演,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上述合作学习的组建,基本可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以降低学习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建设基于科学融入的小组学习导向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一种辅助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可将合作教学活动正确切入到教学内容中,保证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形式是建立在学习导向之上完成自主迁移等,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可性。以《season》为例,学生在初步学习时,容易将四个季节记混,这就为后续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阻力。为此,在教学内容设定时,教师可以spring、autumn等季节内容为切入点,对此类内容进行联想,然后结合固有的事物特征,令学生对知识内容是以一种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记忆的,然后将此类知识点融合到对话教学中,令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对知识重点难点逐一击破,增强实际教学效用。
        (三)建设基于竞争关系的小组学习竞赛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建,可令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分化,依托于固有的教学导向,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内容形成主观层面的认同感。以竞争为基础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讲,可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令学生潜意识学习行为产生一种主观伴随性,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以《organ》为例,教师以自身为素材,指出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令学习小组进行抢答,通过nose、eye、ear、month等部位,令学生快速说出英语单词,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性。通过活动的组建,可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枯燥氛围进行优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令学生对英语课程产生主观认同性。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程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开设,可建构出一种活动性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性。为进一步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课程教学工作的拓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佟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J].办公自动化,2020,25(20):26-27.
        [2]魏莹.发生认识论视野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创造[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8):63-64.
        [3]冯长霞.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郭雪梅(1985年12月—),女,汉族,贵州安顺人,贵州师范大学本科,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二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