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蒋诚旺
[导读] 探究式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教师在实际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容易出现指导性不足、体验性不足、发展性不足等问题。

        蒋诚旺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
        摘 要:探究式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教师在实际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容易出现指导性不足、体验性不足、发展性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以小学科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应用
        小学科学有着数学的严谨,语文的优美,物理的神奇,也有着哲学的道理,小学科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学习好科学,便会为未来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新时代的召唤中,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更新呢?
一、基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首要的教学目的。如果学生不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即便在课堂中应用探究方法,也无法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效果。同时,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教科版《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节内容时,教師让学生联想家里经常吃的绿豆芽,提问:“它是在土壤中生长还是在其他的生长环境中生长的”。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讨论。
        教师需要将绿豆芽放在装有水的不同容器中,一组放在没有阳光的环境中;一组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观察绿豆芽的高度和茎叶生长的情况,以及绿豆芽生长对于水的需求和对阳光的需求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采用文字和图画记录的方式,能够加深对植物生长所需条件知识的理解,从而发挥探究方法的重要作用。
        二、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其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直接讲述的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让学生深受情境之中,对科学知识产生疑问,从而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思考和探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小学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在周边的园林中进行探索,让学生扮演“自然探究者”的身份,走进大自然去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在春天的沐浴下,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进行活动。教师能够随身携带教具,例如:放大镜等教具。

学生在成群结队下,有的去观察树叶的脉络,有的去捕捉一些蝴蝶等,在这种欢愉的氛围中,教师随即对学生进行了一些询问:“学生们,你们在这次的探究活动中,有什么收获呢”这时,学生1:“我发现树叶上有同样颜色青虫”这时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为什么青虫的颜色与树叶的颜色一样呢,如果我们不仔细地观察是很难发现的。”这时教师给出表扬,“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青虫很难被人们发现,他为什么要趴在树叶上呢?”教师带着这一问题,给学生讲述关于青虫生长的情况,并告诉学生们,青虫的家就是树叶,而且他还有很多的房间。这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们纷纷找出被青虫啃食的树叶,从而明白了青虫是以树叶为食等科学知识。
        三、依托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实验。教师通过教学实验,在实验课堂中进行提问,能够让学生依托实验进行问题的思考,并给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这一过程被称之为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探究精神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教科版《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节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水和油的区别,对其颜色、气味、重量等方面进行实验探究。并准备好记录单将两者的差异在图表中进行记录,并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和分析。从而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双方之间的友谊,并尊重科学事实,以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进一步形成。
        四、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科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复杂性等特征。因此在对科学知识进行教学时,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展开合作探究不仅能够通过合作,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操作的能力,从而发挥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重大作用。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节内容时,教师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为学生准备好花盆、土壤和想要种植的植物等道具。学生通过分组自主选购一些实践器具后,对植物进行培养。同时,通过小组之间对职责的分工,即一部分学生将植物放在阳台上,接受阳关的滋养,从而将每天的生长情况记入每天的记录;一部分学生将植物放在没有阳关的地方,并观察每天的生长状态。然后,通过两组之间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记录,以发现植物的成长规律。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掌握到所学知识,还能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和自信心。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密华.小学科学探究模式有效应用浅析[J].学周刊,2018(03):41-42.
[2]熊永奇.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