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青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罗东小学芦田校区
【摘要】随着新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小学课程的教学逐步迈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的阶段。小学科学这一科目随之出现。该科目是为了引领小学生了解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针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科学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并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助于科学之一科目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且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还不够全面,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常识积累,这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讲,可谓一个重大挑战。因此,小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在课堂上应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采取各类教学竞赛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小学课堂都开设了科学科目,并且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也有显著提高,但是相对语文、数学等主科来说,仍属于边缘学科,而且学校以及社会并未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教师在课前备课以及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关教学热情,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仍旧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在这个大环境下,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热情,而科学研究却表明当人在处于竞争环境中,人们通常会渴望更好的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动力也会更加的强烈。所以,小学教学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校园科学教学竞赛或是区域间的科学竞赛活动,让更多的教师能够直接参与进来,通过这样的竞赛能够激励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在课堂上认真授课,在课后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并且批阅,最终教师也会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
二、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实践活动
科学课程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在自我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所以教师也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来进行科学探索,使学生树立起相应的科学观。
例如在学习“温度的测量”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温度的测量,怎样认识实验用具,怎样操作实验用具,并且如何进行有效地实验数据记录等。在教师演示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在每一个步骤所选用的道具,以及操作的动作是怎样的。当学生自己亲自进行演示时,一定会与教师的操作步骤和动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温度计放到烧杯中时温度计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保持一个标准的状态,而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会忽视这些细节,导致实验的结果也会和教师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出入。因此,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强调学生们的出错点,更正他们的操作方法。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指点后就会明白自己实验的错误点,并且形成自己的认识,再次操作实验,加深印象,从而学习到温度测量的正确方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操作、纠正,最后学习到正确的方法,对这一课的知识掌握到位。
三、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快乐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和探索心极强的阶段,教师要把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运用到科学的课堂中去。而实验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迎合了小学生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在实验中的参与度。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校园的树木”这个课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搜寻校园内不同树木的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让他们负责收集不同树木种类的树叶、树皮,然后把收集到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确定好哪些是属于大树的,哪些属于小树或者小草类的。最后教师教学生用放大镜等工具来对这些树叶和树皮进行观察,并且记录好这些树叶和树皮的外形特征,比如树叶长度、厚度、叶脉的形态;树皮的厚度、粗糙程度、硬度等。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制作树叶书签、植物标本,树叶贴画等作为自己的珍藏品。这个环节也正好迎合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顺利带动学生进行科学课堂的学习,学生们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进一步爱上这门学科。
教师还可以把学生身边常常见到的动物作为实验的对象。例如教材中“寻访小动物”这个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校园中的动物,比如“瓢虫”、“蚂蚁”、“蚯蚓”、“蜗牛”“蝴蝶”等都是容易见到的动物。教师们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蚂蚁是如何进行食物搬运的,蚯蚓是如何钻进土堆里的,蜗牛爬行的痕迹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平时会感到好奇的问题,所以这也更加激励着他们去观察和探讨。学生们自己拿着放大镜和其他工具进行观察探索,完全融入大自然,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也能够体会到实验观察带来的快乐,增加了对科学的喜爱之情。
四、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爱动,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的状态进行时刻关注。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改善,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及知识性可以达到和谐一致。
例如,在对物体沉浮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教学材料,然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会下沉的物体,如,铁块、玻璃球橡皮等,还应该准备一些会上浮的物体,如,小纸片、泡沫、树叶等。之后将他们放在一起让学生猜哪些物体会下沉?什么物体会上浮?学生就会说,下沉的都是大物体,而上浮的都是小物体,通过实验之后,我们会发现结果并不像学生所想象的那样。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作出总结,告诉学生物体的浮沉不但与物体大小有关,还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总体来说,科学这门学科是一门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学习科学的过程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索自然,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朋;;小学科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研究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3期
2.杨庆刚;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N];贵州民族报;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