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就业”对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张子威 李永青
[导读] 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云”程度已经达到了面试、签约、入职等环节。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讲,“云就业”是一种新形式也是新形势,他们面临大量的思想、道德、法律等问题。
        张子威 李永青
        广东理工学院 526100
        摘要: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云”程度已经达到了面试、签约、入职等环节。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讲,“云就业”是一种新形式也是新形势,他们面临大量的思想、道德、法律等问题。大学生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否成功的检验。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未雨绸缪,关注“云就业”过程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在未来的实践教学中提供“云就业”情景、导入“云就业”实例、丰富教学“云就业”内容,帮助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云就业;思想;道德;实践教学;
导    论
        受疫情冲击,就业成为当下全社会的焦点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出现39次之多,可见重视程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本年度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针对当前就业的新生态、新挑战,广东省各高校纷纷推出“云就业”平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疫情前,多数用人单位在线招聘只集中在简历筛选阶段。受疫情影响,目前高校就业平台的“云”程度已经到了面试、签约、入职等环节,这种云端就业,摆脱了空间限制、节约了成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张丽云预测:“未来,网络招聘可能会取代线下面试,成为一种主流。”“云就业”可能成为主流,但高校毕业生“云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例如广东省今年8月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百分之80左右,去年同期就业率是百分之90以上。在这个背景下,笔者意识到在未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提前做好高校大学生“云就业”的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同时加入“云就业”内容,也是进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思路。
一、研究“云就业”问题的价值
        对高校云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具体表现在: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元融合程度加深,高校“云就业”逐步兴起。学术界对高校“云就业”平台的构建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批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人们习惯传统的现场招聘与面试,大部分“云就业”平台仅仅发挥着信息宣传、收集的作用,并且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基本把研究重心放在信息技术优化这一层面。目前,学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思维、道德观念、法律法规等因素对云端就业发展的影响。疫情之下就业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大学生云端就业成为现实。没有学术理论的支撑,高校毕业生“云就业”将失去科学指导。目前关于高校毕业生“云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厄待发掘的学术领域。
        对高校“云就业”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保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政府当前工作的重点,本研究对政府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决策具有参考意义。其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具有启示意义。最后,开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转变传统的就业思路。新挑战意味着新机遇,高校“云就业”在2020年是大发展年,对它进行调查研究为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现实案例。
二、建立“云就业”思维
        根据笔者前期的调研情况,调研中6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就业是大四甚至毕业应该考虑的事。原因基本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前自身就业方向迷茫;第二,尽管学生不清楚就业方向,但对自己毕业时能够找到理想工作表示自信;第三是清楚就业方向,但认为就业不需要特殊准备。在疫情前,高校在学生就业工作上累积了很多经验,例如校企合作、校园招聘、校园实习等,但均以线下为主,学生可以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如果说这对学生来说是顺境,那么疫情影响下的“云就业”形势就是逆境。受疫情冲击,各行业受到影响,用人单位招聘人数缩减,大学生上半年只能通过线上形式找工作,对于完全没有准备的2020届许多毕业生来说就业是充满挑战的。
        大学生应当从大一开始建立“云就业”思维。笔者认为“云就业”思维是改变传统的就业思维,深化互联网意识,未雨绸缪,抓住“云”机遇、无惧“云”挑战的思维。就业是个“老话题”,“云就业”本质上就是就业的一种新形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看到逆境中的机遇,将“云就业”形势中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反映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案例中,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就业思维,改变懒散的、迷茫的、自满的旧观念。整理新形势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的思想准备。
        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方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成为主流,学生应当做好“云就业”思想准备,培养发掘新型“云”职业的能力。认真务实,关注本校的权威就业平台或教育部推荐的平台提供的信息,根据招聘要求提升个人能力。

学生提前了解“云就业”趋势下的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理想完成就业;第二,树立正确的顺逆观,学生应了解找工作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应当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敢于直面找工作中的困境;第三,累积经验,陶冶品格。大学生应当多参加线上实践活动,主动累积经验,帮助自己适应社会就业环境,陶冶个人的品格。
        思政课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创设“云就业”情景培养学生的“云就业”思维。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二章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一课中设置云招聘活动,根据学生专业提供假设的应聘岗位,布置作业安排学生拍摄应聘视频,点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树立正确的“云就业”观
        受疫情影响,食品、服装、培训教育等传统行业的线下经营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线上的相关行业却大放异彩,产生了许多新兴的职业。例如,销售主播、文案编辑、在线家教等。在“云就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依然要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正确择业观。由于网络存在虚拟性,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中间存在信任问题,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云就业”观,就是在“云就业”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第二,诚实守信,务实求真。
        树立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云就业”观。销售主播是一个非常时尚却十分辛苦的职业,网络销售主播的职业是要连续直播喊麦,在线上等待客户下单买货。由于大部分网络客户具有随机性,因此网络销售过程中需要更多等待,有时会遇到因为出镜而不能喝水的情况。与社会传统职业相比,“云”职业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比如经济影响、政策影响、技术影响等。根据《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是所择岗位是否有更大发展空间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大学生在选择“云”职业时应当理性、客观地分析该职业的发展前景,一旦肯定自己的职业,就选择努力坚持,不因一点挫折轻言放弃。
        树立诚实守信、务实求真的“云就业”观。“云就业”已经发展到线上签约的环节,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求职者应该诚实守信,杜绝履历造假。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条件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在线说明自身的实际情况,避免日后出现信任危机、法律纠纷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充分了解入职用人单位的情况,严防招聘诈骗。了解与自身联系的人事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不要盲目相信对方开出的诱惑条件,避免上当受骗。
        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云就业”实际案例,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五章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中的职业道德一课中插入教学案例。关于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入以下案例:“某大学生小王在网络上看中一个销售岗位,但该岗位要求应聘者的身高达到165厘米以上,小王身高不符,但由于是线上面试签约,因此小王打算瞒天过海。”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与大学生共同讨论“云就业”中可能面临的道德选择,这些讨论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非常重要。案例中的小王一旦欺骗了用人单位,在成功入职后一定会遇到信任危机,对日后的职场生活毫无益处。思政课教师可以用此案例说明在职场中保持诚实品格的重要意义。
四、强化“云就业”维权意识
        根据教育部在今年九月举办的第五场金秋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云就业”是今年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式。高校毕业生在“云就业”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比如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应聘的视频被用人单位大肆传播、用人单位故意隐瞒本单位存在问题,或线上签约职位与线下现实工作内容不符等情况。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注重社会需要,因此在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应自觉承担普法责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法律问题、强化维权意识。
        我们的教材学术理论性强,大学生需要更多贴近他们的案例来理解教材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利用这些情况丰富实践教学“云”内容。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六章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一课中增加培养“云就业”维权意识的内容。大学生拥有了法治思维,才能够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正确维权,凡事想在前面。“云就业”后实际上有很多法律问题值得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关注,比如在线应聘在家办公的职业,在家办公的大学生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如何认定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将整理好的相关案例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解决方案,最终给出正确的法律指导,比如关于在家工伤认定的问题,可以提前做好入职健康检查,参加工伤保险、留下视频证据等。
总    结
   “云就业”是一种新形势也是新挑战,高校毕业生面对大量的思想、道德、法律等问题,学生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否成功的检验。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未雨绸缪,关注“云就业”过程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在未来的实践教学中引入“云”实例、提供“云”情景、丰富教学“云”内容。“云就业”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素材。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思政课中加入“云就业”元素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马涛, 苗淼,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
4.《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王莹瑶,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5.《“云招聘”可能会取代传统线下面试 成为主流模式》,赵丽,法治日报,2020年4月。
6.《系统科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殷莎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16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