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智
浙江绍兴柯桥区国杰实验学校,312030
摘要: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使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意识等。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将学生的个人能力、知识基础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结合学科素养,进一步提高提问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现阶段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进度。但是教师在使用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合理利用,分清其利弊,不可以盲目使用。就目前情况而言,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的应用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问题式教学的优点及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高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能力不足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进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不能紧跟教师讲课的节奏,以至于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学的时候,学生不能快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这上面,从而导致问题式教学法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二)缺乏对问题式教学的认识
现阶段问题式教学法在教育行业中已经逐渐被采纳,不仅仅是地理这门学科,其他学科也将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式教学法的优缺点,以至于对这种教学法有时候只是随意使用,不但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出现许多其他的问题。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了解得不够全面,以至于在应用的时候不能合理掌握,导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能发挥问题式教学法的真正意义。
(三)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在逐步进行改革。在高中,大多数老师为了适应这种改革,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某些老师过度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忽略了教育的最根本目的,虽然丰富了课堂内容,但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改进措施
(一)创新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尝试各种新的学习方法,并选择其中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合适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对教师亦是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方式,改正之前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田纳西河流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因为内容较多并且较为复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以动态视频的方式播放,以此促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模式
现阶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问题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地进行运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不足以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去开展学习,而问题式教学法会促进学生思考。
地理必修三第三章能源这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反复记忆,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时候就可以以结构图的方式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填补空白,以此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的记忆。总之,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进行学习。
(三)更新教学观念
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自己原有的对地理教学的看法,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教学,应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关于能源流域的综合开发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参加考试的时候只需要将基本的知识掌握就可以了,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要让学生学会熟练地运用这部分的知识。因此,现阶段的大部分教师都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四)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增加问题讨论的深度
经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认真探究课程开始之前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的答案和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子问题答案。此时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意识,以课程知识内容为主,以收集到的资料为辅,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之下相互交流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讲解出来。比如在人教版高二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中,教师就可以在进行完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节小课程教学以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家乡应该如何发展。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就可以互相弥补自己在知识上的欠缺与不足,并在跟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得出家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家乡长远发展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核心地理素养就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同时也能够显著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提出学科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
通过核心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探究,教师以此引出其中所蕴含的学科相关问题,在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前提之下,教师开始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子问题作为课堂作业,请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并在课堂结束给出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人教版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平时落到地面上的水都去哪里了?”“既然水可以循环,为什么还会发生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之前对于这些问题可能无法较好地解答,因此在课堂进行的时候,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来认识水循环的核心课程知识。而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推进,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程度也会不断加深,强化他们对于水循环核心内容的掌握,并能够自主画出水循环的流程图,回答课堂之前提出的问题。
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的具体运用,可以发现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问题式教学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设定的时候,问题之间相互结合,使得学生在深入探究现象的时候,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此同时在与实际生活现象相结合进行地理问题的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感受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成了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区域观。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挖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
结束语
综上述,问题式教学实际上指的是教师通过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导高中学生独立去寻找答案,并且让学生通过对此过程的学习达到提升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总之,问题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就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合理地利用此种教学方法,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关于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董晓晓. 北方文学.?2020(24)
[2]论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J].郑丽萍. 试题与研究.?2020(33)
[3]试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石国亮. 课程教育研究.?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