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视角论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培育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 刘焕焕
[导读] 生态人格培育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内在需要。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培养学生、完善人格方面
        刘焕焕
        ( 沈阳工程学院 110136)
        摘  要:生态人格培育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内在需要。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培养学生、完善人格方面,有优势更有责任。文章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视角展开探讨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培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职责;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
        一、生态人格的内涵及大学生生态人格缺失的现状
        1、生态人格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尽管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仍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塑造出来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呈现的有所不同。在农业社会时期,人格表现为对自然的“依附性”,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无从解释,常常将自然信奉为神,人格受制于自然;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开始肆无忌惮的开发资源,摆脱了自然的束缚,将主体人格凌驾于自然之上,企图控制和征服自然,自然沦为人类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人格表现为“经济型”人格;而在现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生态危机的悄然出现,无不昭示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人格应运而生,它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新型人格,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理性反思后的结果,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存智慧。
        2、大学生生态人格缺失的现状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关注生态人格,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总体来看,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发展程度和高校对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水平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在态度上,大学生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自然生态表现出的冷漠,日常行为上,大学生存在的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破坏坏境等现象。我国著名学者懋元教授曾指出:许多严重破坏环境的事例,应负主要责任者很多是我们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1】因此,生态人格培育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内在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人格的培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生态知识体系、涵养生态情感、砥砺生态道德意志、唤醒生态道德意识,最终成长为生态道德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新时代青年。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更新人的价值理念与塑造人的行为方式来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明发展。【2】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它要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人格的培育,生态人格培育应该被纳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而辅导员正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完善人格方面,有优势更有责任。
        三、辅导员工作职责维度下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有效途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九个方面,这既是职责,也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为辅导员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从中也能探寻到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有效途径。
        1、生态人格培育中的价值引领
        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对学生实施价值观引领,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长确立期,往往缺乏对自身价值、生态价值、自身与生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判断和价值追求,辅导员首先自己要有明确的认识,要学习建构科学系统的生态化知识体系,从而去教育学生。生态化的知识应包括人类自身发展方面的知识、生态环境中各个生命体的特征及其生命发展基本规律的知识。【3】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要对学生在自身价值、生态价值、自身与生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示范。
        2、依托党团和班级开展生态人格培育
        在高校的组织建设中,党团和班级处于基层,大学生在其中生活学习,它必然对学生生态人格的塑造和生态行为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能够为辅导员进行生态人格培育提供平台和有效的途径。辅导员可以利用讲座、宣讲、辩论等班级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态化知识体系的教育,通过各种党日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审美和热爱;和学生进行合理的沟通,在班级范围内建立学生认可的有关生态保护的制度,运用有效合理的激励措施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行为的引导和示范。
        3、学风建设中融入生态化知识教育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形成良好校风、教风的基础和前提。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风建设的开展与实施也为向学生普及生态化知识、培养生态化思维开辟了路径。一方面,辅导员可以组建掌握生态领域知识的宣讲团队伍,将听讲座设为必修的学习活动,向学生全面规范地讲授生态文化知识,帮助其理解生命存在的多样形态,每一种形态存在的意义以及内在的规律性,提升生态环保理念,提高环保知识技能。另一方面,紧扣时代主题,组织囊括全球生态危机、生态意识、生态思想、生态伦理、生态法律等的相关学风建设类知识竞赛,深化大学生生态认知。
        4、把握日常事务管理契机进行生态人格培育
        一是抓住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的契机,通过主题班会、参观实践、讲座报告、交流讨论、主题征文、设计纪念衫等形式开展生态教育,潜移默化中培养生态道德意识;二是在为学生的日常事务提供基本咨询、进行生活指导时,注重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上的引导,教育学生提倡简约主义生活方式,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涵育其生态文明情感; 三是在指导学生开展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全局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中来,帮助学生感受个人的付出能够促进宿舍集体的发展,同样,宿舍集体的发展也会为每一位成员的发展提供条件,自我发展和丰富集体是同时进行的,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从全局的思维看到社会环境中和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5、借助网络平台创新生态人格培育路径
        辅导员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为学生开展思想引领、生活辅导等。同时,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通过校园网络获得相关资讯,他们更愿意表达个人的见解,参与到校园决策中去,借此机会,辅导员可以实现生态人格培育的路径创新,比如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号推送生态知识主题征文、组织线上生态知识竞赛、生态知识“云”讲座等等。
        6、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化生态人格培育
        辅导员进行生态人格培育,一方面,自身要积极学习系统的生态化理论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生态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将生态人格培育的过程进行总结凝练,形成理论化的成果,为未来的生态人格培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邱占勇.试论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
【2】徐永红.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困境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3】罗丰.教师如何培养生态意义上自我实现的学生?——基于阿伦·奈斯“自我实现”的生态人格理念.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19(1)5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