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伟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冈区平盛第三小学校 037000
摘要:教育的内涵是教书育人,因此学校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教育思想,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校将立德树人、特色发展作为教学宗旨构建和谐校园,着力于打造出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优质品格的特色校园文化,全方位地在校内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立德树人;特色校园文化;打造方法
引言:近年来国家鼓励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因此儒学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多地区学校都得开展了“儒风雅韵、立德树人”的主题活动,开始注重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同时在构建课程、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也赋予了儒学现代化的意义,学生在此过程中思想得到了释放、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坚定了意志品质,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实现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环境设计,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浸润
首先从环境设计出发打造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特色校园文化,我校内有明德楼、文德楼两栋教学楼,以此激励学生,促进他们道德的品质的提升,此外还要对教学楼、教室、操场、教科书都进行特色优化,突显儒风雅韵、立德树人的理念,让学生从进入校园那一刻开始就能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同时也能沉浸在环境之中,用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每一个文化知识点发出的挑战,实现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同时提升[1]。此外我校在十九大胜利召开后还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国防教育,特设了相关宣传专栏,在班级内部的黑板报和手抄报上都科普国防知识,以此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展现出爱国之情。通过对校园内外环境的改造,学生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从而树立明确的读书目标,实现文化的浸润,达成立德树人的理想目标。
二、制度建设,实现人本管理到文化自觉的过渡
学校的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展现途径,学校需要在坚定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原则的前提上依法治校,发挥出制度的监督作用,为全校师生提供有效保障,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营造出具有浓厚文化氛围并构建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的过程中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最终让制度建设实现从最初的人本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走向文化自觉的完美过渡,从根本上强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校园、打造特色文化,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建设,明确“学习”的核心内涵
课程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方面应该及时进行思想的转换,要求教师将儒学文化与课程教学、德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及未来成长的目标,强化学校的文化底蕴,通过开发大量符合当下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大量儒学资源,打造儒风墨香、雅韵立德的特色化课程,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让学生在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自主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在此期间教师也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力求在建设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一部分,同时也在各项活动中融入学习的理念[2]。例如我校为全体学生设置“五子登科”的学习目标,所谓“五子”是指叠被子、擦桌子、光盘子、复椅子、静机子,通过这一方式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在学中做、在做中成长,真正做到将接收文化知识和生活实践都视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素质教育要求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提升综合素养,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四、组织活动,促进精神面貌、综合素养的正向发展
在创建儒风雅韵、立德树人特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除改造环境、建立制度、明确课程目标外还要积极地组织特色文化活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体验的方式感悟儒家思想、提升综合素养,在此期间学校需注意丰富活动形式,组织读书会、辩论赛、校园剧、主题参观活动、农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的真实内涵,贯彻落实的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准则,在校园内部都营造出独特而浓厚的儒学氛围,使得特色校园文化深入人心,学生能够改变自身的精神面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3]。我校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创建了农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亲自参与耕种、施肥、收割、观察等农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感悟,体会到最朴素的劳动人民情感,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而明确做人原则,脚踏实地,用付出的努力获得等价的回报,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实现打造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特色校园文化的核心目标。
结束语
学校的基本职责是教书与育人,在教育改革的全新形势下,学校要积极响应教育部门所提的素质教育要求,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作为核心教学思想,并顺应现阶段全民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在进行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儒风雅韵”,提升校园整体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品质,为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成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德超,郝明.新时代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75-76.
[2].弘扬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厚植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J].北京教育(高教),2019,09:96.
[3]姜雯,姜克微.浅析高校艺术教育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