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  战世勋 吴佳妮
[导读] 学风建设路径的探索是“互联网+”时代下的热门话题,高校对于学风建设随时代的发展有了更严苛的要求。
        战世勋 吴佳妮
        大连海事大学  116026
        摘要:学风建设路径的探索是“互联网+”时代下的热门话题,高校对于学风建设随时代的发展有了更严苛的要求。如何通过“互联网+”增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大环境出发,从新媒体教育、监督管理、朋辈帮扶三方面探索学风建设路径,提出具体举措,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高校 互联网+ 学风建设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1]。“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因此,增强学风建设效果是全国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重点,探索学风建设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转变十分迅速[2]。在全球经济、教育、医疗等大环境不断变化着的同时,各高校也在不断地适应着这样的大环境,在教育方面,努力向着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相契合的教育结构合理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面性,互联网的发展也不例外。针对学生学习方面,互联网扮演了一把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学生能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更广泛的世界,享受更丰富的资源,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也加大了学生沉迷网络的风险,成为高校学生荒废学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是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亟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高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由于网络信息的碎片化,高校学生的思维与当今时代结合紧密,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而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渗透性的特征,这与高校学生的志趣相吻合,因此新媒体是丰富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的一个重要平台。针对学生在线上学习期间集中表现出的自律性差,学习态度散漫等情况,学风建设急需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的目标,积极探索“互联网+学风建设”的路径,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
        1.搭建符合高校教育理念的“互联网+学风建设”机制
        习总书记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具有便捷高效的特征,因此可构建“互联网+学风建设”机制,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吸收的新知识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同时,通过新媒体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全新的思路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目前,新型现代化云智慧教学系统正在逐步普及,此项举措将教学、管理、云端集成为一体,实现了多方同步,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发展。

硬件上需要完善,教师也需要有所改进。授课教师应适应互联网时代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将互联网元素融入课堂结构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思维。除此之外,网络学习的实效性也需有所提高,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互相配合,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系列活动实现学生互促互学,通过线上开展报告会、学术讲座、双创竞赛宣讲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浓厚校园学术氛围。
        2.搭建符合高校管理规章的“学风规范考评”平台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引入大数据监督系统,形成更加有力的监督体系,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例如,开发“学生学习系统”,该系统中包含课堂签到、实验预约、实验仿真、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真正使学习行为全监管成为可能。从实处提升课堂教学、课堂听讲质量,服务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学业预警系统,通过成绩分析、学习行为数据反馈,及时发现学业困难学生群体[3]。强调考场诚信,加强硬件方面的投入,通过加装监控、信号屏蔽仪等设备,杜绝作弊舞弊行为,将互联网潜藏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将“软指标”变为“硬约束”,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双向联动,共同搭建“学风规范考评”平台,扎实推进监督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使学习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搭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朋辈帮扶”体系
        年龄相近和属性共同性是朋辈最主要的两个特征,这种特征体现在身份和价值观等方面。由于朋辈群体之间三观相仿的可能性更高,彼此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高校大学生通常更容易受到朋辈榜样的积极影响。这种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自身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识会不断更新,吸收积极的辐射作用。实践中总结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优秀的朋辈榜样,有利于加强内部团结性、先进性,有利于学风建设向好发展。因此,利用互联网+背景,结合线上微信公众号平台搭建“朋辈帮扶”体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采取集中学习宣讲、线上线下自学、交流困难经验的形式,开展学风建设教育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生存需要,是一种发展需要,自觉做到“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 优良的学风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是人才培养的根本[3]。但是高校的学风建设通常是某一个单调方向的,所以本文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基于“互联网+”大环境,从新媒体教育、监督管理、朋辈帮扶三方面讨论学风建设路径,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持续向上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何桂强,蒋宁.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13-14.
        [2]杜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28):106-107.
        [3]陈杰,王昌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学风建设管理系统[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5):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