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 王雪辉 唐嘉宏
[导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读”的重要性。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王雪辉  唐嘉宏
        郭家店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1400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读”的重要性。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求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不断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一、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对所推荐的书目要熟知内容,更要有深刻的感受,这样在推荐时才能游刃有余。教师在推荐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遵循兴趣阅读与指定阅读并行的原则让学生汲取全面的营养。
        兴趣阅读之——自由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指定阅读之——经典诗词诵读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为了让孩子们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学校推出经典诗词的诵读活动。
        指定阅读之——经典文学类作品
        1.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读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读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以课内阅读的名家作品带读。在课内阅读中有很多的名家作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推荐学生阅读名家的其他作品,起到以一篇带读几篇,带读一本的作用。
        3.推荐年级阅读书目。三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增加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
        二、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
        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独特形式。她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要让学校形成一种读书氛围,让这种氛围来感染学生。
        1.成立班级书香角
        每一个学生家里都有一定量的书籍,每个学生的书籍都是不一的,所以成立班级读书角,实现书香的传递,通过相互的资源共享,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有趣、爱读的儿童读物。同时规定班级读书角中的每本读物每月定期更换一次,以保证书源的充足与新鲜,吸引更多渴求知识的小眼睛。
        2.固定阅读时间。
        “一日之计在于晨”。用好早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校定每天早晨到校7:40——8: 20为自由朗读时间
        星期二和星期四中午15分钟为经典诗文的诵读时间
        每班每星期安排一个中午为图书馆阅读时间
        每月最后一周的班队活动课为阅读指导课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安排10-20分钟阅读时间
        3.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开展大阅读活动
        图书馆阅读:学校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让静默于图书馆的各类书籍与孩子们对话。学校把学生下午大课间充分利用起来,组织学生进图书馆阅读。
        图书馆借书制:在进图书馆阅览的基础上,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外借,由班级图书管理员主管,随时向学生开放,共享图书资源。另外,班与班之间可以把借来的书进行互相传阅,扩大阅读面,一个月以后归还图书馆。
        4.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学生参加活动时,神经系统紧张,表现欲增加。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就想通过一定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意识,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心理发展规律,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来增强学生对所做事情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5.读书成果的展示活动。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好书推荐活动——海报设计活动” “精彩片断诵读活动”“读书手抄报展示活动”“读后感写作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6.建立家长联系卡制度
        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读书。因此与家长配合是很有必要的。第一,教师要指导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第二,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三,家长要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读书的情况。所以,建立学生课外阅读家长联系卡显得非常重要。设计一张联系卡,让家长在相应栏内填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名,阅读时间,进展情况等。形成班级,校园课外阅读的网络,让学生时时处于读书的氛围中。当然,这种方法要以适度为准,同时要以学生同意为前提,根据学生的读书需求来进行,否则,效果则相反。
?  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不断督促,不断细化,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终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三、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
        1.重视课外阅读过程,推行课外阅读的多种形式
        (1)多次分层阅读
        一本书如果单单让学生自己去读,没有老师参与指导,可以说这样的读书只是进行到最为表层的一面。只有学生深入到一个个章节,一个个任务,一个个词一个个句,这样的阅读是有收获的,一个学期中如果一个班级能真正地读好一本书,这样的一种阅读引导是有效的。
        (2)开展专题阅读
        围绕专题开展课外阅读,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目标更为明确,重点更为突出。好的专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而让阅读的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亲情”这一系列时,可以推出中年级《一碗馄饨》的阅读课研讨活动和《荔枝》一文的阅读交流课。开展专题阅读,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的深入。
        (3)推进整本书阅读
        对于一本完整的分章节的作品,对于各年段的学生来说阅读都有一定的难度,基于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推进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研究。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推行了三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个体阅读、师生共同、亲子共读。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将三种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A个体阅读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校园小说进行阅读,也在兴趣阅读的同时,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B师生共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博览群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首先教师自己扎进书堆,然后从推荐阅读的内容入手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利用自己的示范朗读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朗读的最大优点是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老师给孩子们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希望这些故事能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
        C亲子共读
        积极倡导亲子阅读,为孩子创设优良的家庭读书环境。在现有的条件下,大部分的课外阅读是要在家庭完成的,如果得到家长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收获都会大大提高。老师可以给家长写公开信,做好家长工作,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兴趣第一”的原则。将“孩子最早的老师”也动员起来,与孩子一起阅读,并且在阅读方法上给予切实的指导。尽可能做到为孩子选择一些可读性强的书;每天陪孩子读一会儿书;每晚为孩子讲一个名人小故事。
        2.丰富课外阅读过程,以记录、听说、写作相结合
        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1)阅读与设计同行——推出经典诗文积累本
        在诵读经典诗文的基础上,编印“我的经典诗文积累本”,把每周诵读的诗词认真的书写在经典诗文积累本中。学生还可以结合诵读的诗文查找相关的资料,如诗的背景,对作者的了解、记录诗的意思,写写自己的学诗体会、根据诗的意思配画……经典诗文积累本的功能在于积累,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2)阅读与记录同行——推出阅读记录卡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记录阅读记录卡,通过阅读记录卡进行阅读反思,阅读积累。通过阅读记录卡的推行,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读书,丰润读书环节与过程。
        (3)阅读与写作同行——推出“班级五彩生活集”
        读了那么多的书,一定有什么想法,在学校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精彩片段,这些想法,这些精彩的片段需要用心用笔记录下来。在本学期中学校推出“班级五彩生活集”。各班在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向学校申请刊出“班级五彩生活集”,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的阅读、写作热情。
        四、类型阅读指导课的开展
        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体验的交流,开设课外阅读课,使学生真正去阅读,真正会阅读。
        1.绘本阅读课。绘本又叫“图画书”,是许多国家首选的儿童读物,适合学生阅读。绘本精炼的文字和图画可以带给儿童非常自由的想象空间,这也赋予了绘本教学巨大的空间。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教学,儿童也可以对绘本进行创造性地阅读。儿童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绘本教学可以很容易地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并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好书导读课。一本好书先有老师阅读,在老师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因为对作品产生了一定的感悟,由此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以此,选择导读的形式,引领学生走进书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人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也可对一些经典的,能吸引学生阅读、唤醒阅读兴趣的片段或章节进行导读。
        3.好书推荐会。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4.班级读书会。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5.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6.阅读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7.阅读交流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阅读交流让阅读的过程不再是被动反映,简单的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的参与,积极的创造的过程。阅读交流课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回应了所阅读的文本,让阅读成为思考的过程。
        8.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万卷始通神”,我们应该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