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田小敏
[导读] 一般六岁到十二岁之间是小学生的年龄段,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高,没有很明确的是非判断能力

        田小敏
        陕西省大荔县管池镇马坊渡小学,陕西省 大荔县 715106

        摘要:一般六岁到十二岁之间是小学生的年龄段,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高,没有很明确的是非判断能力,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被外界影响。这个年龄阶段的边缘生稍不注意就成了班里的“后进生”,因此对“后进生”的形成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且进行有效的心理开导,努力提高教育方面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后进生;转化
前言:
        中国从孔子时期一直到现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有着高度关注。研究表明,农村家长的素质总体不高,农村的小学生在受教育上有很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农村的小学教育中,很多班级里出现了“后进生”现象,“后进生”的成绩并不是特别差,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是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了解农村小学生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做出策略分析,才能逐渐提高农村的小学教育。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一)“后进生”存在自卑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没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没有理性或者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在有些事物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如其他同学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这个时候,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接受不了,这种情况下就会对自身缺少一些自信心,在之后就会越来越严重,从心底里有自卑的根源。如果从一开始就有自卑的心态,那么在日后慢慢长大的时候,不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总是会觉得自己不行,做事情也会畏手畏脚,不敢尝试。因此,从小有了这样的自卑心理会让学生逐渐产生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不能及时给出正确的指导,可能会影响这个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惰性思维,但是在“后进生”中更加明显,大多数“后进生”在下课后以及放学之后,会用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那种回到家中也要钻研学习的冲劲,对待学习马马虎虎。例如:教师讲课的时候不认真听、学习比较拖拉、课下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不爱动脑子思考、抄作业现象比较多、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与班里同学不能和平相处、对老师产生意见等,这样的行为同样会给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那么这些“后进生”很难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三)学校在“后进生”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坏学生或者特别差劲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变坏是因为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因此学校也要在教育上进行反思,大多数学校在竞争中为了超过其他学校,会增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优秀的学生努力培养,逐渐放弃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这让“后进生”会有逐渐自我放弃的心理。学校在教学上要求比较高,讲课速度快,学生理解能力跟不上讲课的速度,尤其是“后进生”,本来千面讲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就要被迫接受后面的知识,日积月累不会的知识堆积更多,就会不想学习。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的发育不太成熟,因此大多数“后进生”都有逆反心理与厌学心理,研究表明,“后进生”的逆反和厌学的心理更加严重。
(四)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农村家庭中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小学学生的学习中并不能给出太多指导意见,家长与小学学生之间的沟通大多数停留在询问成绩,但是为什么成绩会下降,并没有具体分析。大多数农村家长很少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时候,大多数家长一问三不知,导致教师无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这是形成“后进生”的原因之一。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一)教师要对“后进生”更多关注
        教师应该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尤其是逆反心理的小学生,不能用硬碰硬的方式解决思想问题。针对“后进生”进行更多的关心,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有耐心,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因此教师在在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多用鼓励式教育方式,对每一个“后进生”要不断鼓励,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赏识。对学生有更多的沟通,必要时到学生的家中做家访,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坐在一起共同沟通,更多了解“后进生”的日常生活的环境以及心理特征。
(二)需要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要抓学习,努力建设一个丰富的校园文化更重要。在学习的课堂中努力打造一个比较浓郁比较充实的学习氛围,每个小学的教学楼都张贴比较显眼的励志话语,让这些充满斗志的话语激励每个学生可以有积极学习的心态,让每个学生能够从小学开始,感觉自己在一个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要加强,什么样能力的教师能培养出什么样能力的学生,这是相互的。因此要增强对教师能力的考核,激发教师教学的潜能。并且学校要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如果小学生经常感冒生病,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情况,更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学校要增加体育课的教学课程,课余时候让学生尽量出教室活动,增加免疫力。
(三)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关于小学“后进生”的问题上,首先要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这同样也是打开小学生心门的钥匙。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学会与孩子以朋友的方式交流,增加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努力成为一个经常夸奖孩子的家长,在言行上做进一步的指导工作,多给孩子一些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鼓励,在发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给出正确的引导。多鼓励孩子主动去结交新朋友,可以从身边的同学开始,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孩子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可以自己独立分析、勇敢面对,增加孩子的思维能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上面提到的这几个步骤是对孩子教育上面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中的“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家长的正确教育与引导,需要每个家长能够科学地学习了解孩子的行为举止、想法思维已经生活习惯,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三)社会环境的管理要完善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又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虽然小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但是社会同样给小学生带来许多影响,想要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乐观豁达的学生,是离不开具有优良风气的社会。①社会环境的管理要加强,社会的环境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努力,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可以构建小学生正确的三观,还可以提高每个小学生的身心素养。②有关文明上网的法律需要更好的完善,虽然是小学,但是大多数学校门口都有几家不正规的“黑网吧”,尤其是农村里比较偏僻的乡村,有些小学生会在中午吃饭的时间去网吧打游戏甚至观看黄色网页,这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管理好网吧的经营。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的“后进生”不管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方面都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想要让“后进生”努力转化,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家长的鼓励以及学校的不断改变,让小学生在学习上改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耐心指导。目前,教育制度不断改革,要求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有更长远的思维方式看待,努力提高每个“后进生”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费婷.“教学做合一”对转化小学后进生的启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4.
[2]曾少媚.小学班主任育人工作中的后进生转化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20,9(11):67-68.
[3]刘彩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5):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