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华
王打卦中心小学 山东 德州253100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比较,可以补充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因此两者有着互补的作用。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上课堂学习知识点,增加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就长远来看,课外于都还有利于培育孩子的人文素养,思维品格,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孩子而言,终生受用。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近几年来,一股课外阅读的潮流,风起青萍,越来越猛,强烈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的语文教学与考试。2019年9月以后,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新教材要求大量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其中成语包含了神话、历史、诗文等知识,是考察孩子是否掌握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这套新的语文教材,在更好地落实语文学习的同时,吸收了十余年来儿童阅读的研究和推广成果,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
(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在作文写作时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少固然相关,但是也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少有很大因素。就中学时期的学生来讲,如果想拥有良好以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就需要增加课外阅读读物,增加视野、拓宽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好句注意积累,在写作自己的文章是,正把平时积累的写作技巧和素材运用进去,久而久之。阅读量增加了,写作素材慢慢积累的多了,在做文章是,就会避免因缺少素材而引起的无话可说的状况。
三、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时间的缺失
作为中青年的一个主要群体,在校中学生阅读浏览时候的缺失问题尤其突出。据统计,一个初中生平均天天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不读课外书的学生数目皆是。进入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许多迫于平时的作业压力以及考试,在学校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很难挤出时间来安排课外阅读。有的人不是没有去读课外作品的想法,只是那些阅读书籍的乐趣一次次被过量的功课占用。学生大部分的阅读时间集中在节假日和寒暑假,而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好多家长把课外书籍当作无用的书,认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唯一条件就是做题,大量做题。即使是让学生看书,也是为了迎接中考看优秀的作文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课外时间的缺失,阅读渐渐变成一种奢望,之后又被与生俱来的惰性而吞噬,使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不懂得如何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
如今图书种类繁多,作为中学生,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书籍浩如烟海,不少图书良莠难辨,真正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读了哪些书?哪些书是他们真正合适读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到了哪些东西,收获了怎样的情感体验与精神陶冶?不可得知。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学生的阅读内容趋于多元化。
通过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分析看到,不能根据年龄的上升而即使的调整阅读书目,例如一些中学生虽然读书,但是阅读书目内容比较浅显,例如一些流行的动漫,或者情感小说或者武侠小说之中,有的甚至只阅读有图片的内容。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我们是“读图时代”。但是这些类似的阅读,不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提供帮助。
(六)阅读方法不得当
实际在学生中,有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巴望着可以读点好书,但是对茫茫书海感到茫然,不知去读什么书,如何读,很多中学生试图去读过后觉得没有成就感,因而又中断了。叶圣陶老师提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作为初中生,只有把握住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才能充分获得阅读信息。可是不少的初中生阅读方法不得当,这是受多方面影响的。
四、解决方案
纵观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就会发现,仅仅依靠背诵、刷题、积累答题技巧,就能应付高考语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坦言: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升学要吃大亏,并表示新教材“专治不读书”。怎样帮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要将孩子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发挥其作用呢?
(一)激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要找到了可以激起来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便会自主的从之前的“要求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状况,进而将会变化为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愉悦地学习”。当孩子找到学习中的乐趣,获得了效能感,你便会发现,不用督促,不用逼迫,他自己也会非常享受学习的过程。
当学生抱有某种愿望或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中时,他从始至终的阅读过程便会充满对阅读的期盼、思考和摸索,并一直保持着阅读兴趣,从而阅读便成为了一个简单愉快的学生自主建构思路的过程。当学生带着某种需求去查阅资料时,就会大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乐趣。建议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课外活动,比方说演讲比赛、辩论比赛、阅读作品推荐等,这些都会为提升学生的读书兴趣提供很好的渠道。
(三)指导阅读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对自身来讲是有深远意义的,确保学生了解知晓自身将会从阅读中学到那些,首先需要规定学生的每天的阅读量,考评到底在课外有没有读书,例如每日要求阅读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其次提供一个阅读要求以便检测阅读结果。学生根据个人的习惯和实际的需要选择性的记读书笔记,例如摘记名人名言、言语、成语、典故、好词好句,将他们记在笔记本或者卡片上,另外,还可以记下读书心得,从“读”和“感”两方面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与此同时,老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记录卡了解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便能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点、引领和点拨。
(六)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
在漫漫无边的学习生涯中,家庭和学校的地位同等重要,不仅承担着生育和养育的社会职能,也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职能。家庭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学识的获得、本领的培育、品德的熏陶、本性的构成都是至关重要的。父母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并教会孩子酷爱读书并知道如何读书,是家长赐予孩子最大的法宝。可以带动孩子读书的兴趣,培养孩子好学的习惯,同时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教会孩子怎样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同时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个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的机会,更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加强,增进家庭的沟通。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在大脑黄金期时,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让孩子在一个充满书香气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耳濡目染,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五、总结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中学生是处于一个观察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为了让学生在有益的书海里畅游,真正意识到阅读带来的好处,享受阅读的快乐,教师适当的阅读指导策略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中学生朋友而言,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选择一两个“中心兴趣”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德胜,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8~30
[2]陈伟,构建生命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范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205~250
[3]黄煜峰,初中生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