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清霄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小学 523000
【摘要】后进生是教师教育的重难点对象,教育后进生,可以以期待效应为依托,调整教育策略,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发掘他们的优点,相信他们的潜力,满怀期待地正视他们,促使他们按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期望效应;赏识;后进生;
后进生是教师教育的重难点对象,很多后进生在多方面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班级群体的平均水平,在学习方面,学习动机偏低,没有目标,态度消极,学习习惯不好,学业不理想;在品德方面,道德感差,缺少集体荣誉感,人际关系不好;在行为方面,规则意识弱,经常违反班级管理制度,行为偏差等,他们往往给我们留下消极印象。面对后进生,教育难度大,教育周期长,教育效果反复不定,教师的工作热情容易受到挑战,工作压力大,自我效能感降低,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我在教育实践中反复探索,发现小学生有强烈地向师性,期望效应在后进生教育中作用显著。
期望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雕刻家,他殷切期望自己雕刻的象牙少女变成真人,并朝着期望的方向像对待妻子一样呵护她,最终梦想成真。
罗森塔尔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在1968年和雅格布森教授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实验者诱导老师们认为某些孩子有优异的发展潜能,老师们受到实验者的暗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选中的学生,并通过各种态度和行为表达对他们的积极关注、赞美、信任和期待,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们的积极情感态度,并将这种积极的情感态度转化为发展动力,表现出积极行为,从而朝着老师期待的方面变化。期望效应证明了学生的良性发展与教师对其赏识程度成正比,老师如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真诚地欣赏他们,对他们充满的期望,就足以对后进生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一、以发展的眼光消除偏见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教师对后进生存在偏见,或者对后进生的期望值低是客观事实。[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得人,处在发展过程中,意味着学生存在缺点的。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中小学生守则把各方面都做好,不容许他们违反校级班规。后进生受遗传、家庭、环境、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多方面的发展低于同龄人,表现出来的缺点多,所以他们是需要教育的人,我们要从中看到教育价值。
在我近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遇到不少后进生,刚开始时他们都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日常教育无效,让老师和家长有很大的教育压力,但事实证明,他们是会变化的,很少有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顽劣不化的,大多数学生最后在家校教育合力和自身成熟的影响下,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追上甚至超越同龄人。作为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挥期望效应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相信的、期望的,自己是有发展前景的。
二、以赏识的眼光积极关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欣赏自己,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师对待学生要遵循尊重赞赏的原则,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体现出个性化特点,充分了解,理性分析,就能看见他们的差异。
我们如果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我们的肯定和赞扬,表达我们的期望,就能感染学生,激发动力。
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小B,学习态度差,上课不听讲,反复违纪,作业几乎不写,也不参加任何班级活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板书完回头,发现她睡着了,我走过去叫醒她,发现她手臂下压着一个本子,本子上没有笔记,倒有几幅漫画,画作线条流畅,色彩明丽,画中人栩栩如生。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绘画功底啊。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她忐忑不安,以为又要挨批评了,我诚恳对她说:“你的画画得真好,美术课好好画,其他的课就不要画了,你要爱惜并用好你的优点。”她很害羞,却藏不住眼里的欣喜。我把她擅长画画的优点记在心里,推荐她参加学校里的美术节活动,只要有绘画比赛,就鼓励她参加,渐渐地,她的绘画本领显露出来了,获得了更多人的赏识,她变得自信开朗了,也更愿意接受老师们对她的教导了。所以,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积极关注后进生,小B不是一无是处的,她同样拥有积极的资源。我们教育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的追求方向、目标和社会要求保持一致,我们要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寻找其长处,并以此为突破口,激发自信,悦纳他们,让他们克服融入班级生活的障碍,引导他们从某一欠佳状态发展到另一优势,然后凭借这样的优越感,朝人生发展和社会期待的方向积极发展。[2]
三、以尊重的眼光合理期望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后进生身上有很多缺点需要老师来引导改正,尊重学生是严格要求的前提,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在真诚的关怀、理解和信任。只有真正理解学生,看到他们的潜能,才能提出中肯合理地期望,才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排除内外干扰,主动履行要求,逐渐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苏联另一位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更要要看到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创造合理地发展空间。如果赋予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者过低,就难以发挥期望效应的作用,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用它指导教育活动,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恰当的期望。
小C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都很差,上课经常走神,日常功课都难以掌握。还有一年就小学毕业,他的父母要求他考上当地名校,给他报各种补习班,小C非常抵触,他说父母就是想逼死自己。我了解那所名校的竞争水平和小C的实际情况,劝说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过高的期望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我认真倾听小C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接受他的局限,尊重他的现有水平,根据他的学业情况和兴趣特长,我们一起制定了每月计划,每个项目都是通过了充分讨论,努努力基本能够实现。我也始终对他保持关注和期待,以尊重、赞赏的态度去帮助他、引导他,最终小C以中等水平的学业成绩毕业了,品行也有改善,他对自己也非常满意,自信心提升了。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以尊重和期望激发学生动力的同时,要结合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期待做出的反馈进行灵活调整,以爱心和耐心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鼓励、肯定、赞赏学生,并在学生进步的过程中,及时肯定其进步,不断增加学生的信心,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只有这样,师与生才能紧密团结,教与学才能相得益彰。[3]
后进生是学生群体中的特殊部分,往往给我们留下消极印象,得到的负面评价偏多,如同阴影一样笼罩着他们,灰暗的内心世界需要光芒来照亮。老师的赏识是黑夜里的点点星光,有了老师的积极期望,他们的未来发展才会更加明朗,让赏识之光照亮他们的心灵,让每一朵花都能绽放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学谦 .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中技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启示[J]. 科技信息,2010(35):985-953.
[2]孙静,刘颖峰. 例谈“期望效应”在行为偏差生教育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4):72-74.
[3]王碗 .罗森塔尔效应与边际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2011(3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