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体育”课堂教学的建构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吴明乐
[导读] 童话体育是一种体育教学的新载体,是以小学低年级为教学对象,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通过深入调查学生的实际运动需要及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采用“移情”的方法选编童话故事情节来建构体育课堂教学。

        吴明乐   
        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小学   浙江省乐清市   325609
        [摘要]童话体育是一种体育教学的新载体,是以小学低年级为教学对象,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通过深入调查学生的实际运动需要及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采用“移情”的方法选编童话故事情节来建构体育课堂教学。
[关键词]童话体育;课堂教学;建构
        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忽视体育教学文本中的德育教育、行为引导,许多教师不能自立;新课改下打造了一系列快乐体育,虽在形式上增进了学生的趣味、呈现学生的自主性,但轻视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许多教师打着这一旗号成了“放羊式”教学的回归;学生的作业负担及家庭教育的压力,使孩子们真正的童年少了、玩的时间少了、笑的时间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如何引导,这成了体育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思考,本人研究了新课标下体育课堂内容的建构,创编了“童话体育”的特色教学,以实现童真、童趣,并不轻视体育技能传授的课堂,以实现本次体育课改的真正目的。
        1.童话体育的建构原则
        1.1科学实用性。各项练习活动的方法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和小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及他们的接受性水平,各项练习活动内容的安排趣味横溢、情景交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各项内容简单易操作、难易水平与儿童技能与体能发展水平相适应。
        1.2人文主体性。此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帮助,对学生的自我表现和成长给予了极大的鼓励。
        1.3思想教育性。从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的实施策略,各个环节都注重思想教育性,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于学练的行为当中。
        2.童话体育的创编与实施
        2.1制定目标
        童眼看体育,童语话童话,童心秀技能,在童话体育的故事当中,通过孩儿们的亲身体验,经历和感受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自主建构儿童眼中的体育,从而培养孩儿们民主的意识和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自主个性品质,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2.2确立内容
        童话体育的内容以童话故事为载体,寻求科学性、人文性、实用性的童话故事与创设各种技能点相融合为课题的主题教学内容。强调“德、智、体”的融合性,按照经典童话故事、现代童话故事及自我创编童话故事,与知识技能形成立体式的主题教学的框架,围绕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来确立其内容。
        2.3实施策略
        第一步,趣引——在学前对儿童进行童话故事的讲述,吸引学生对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强对童话的课外阅读。
        第二步,选准知识内容——每个童话体育教学的安排,以学年的教学计划为依据,创设配套性的童话内容与技能点的结合并具有知识性,主要是童话故事要有趣味的学练点,要能够为儿童所接受,并更可能是新鲜一些的。
        第三步,构思与设置——这是整个童话体育建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3.分析成效
实施“童话体育”课堂教学以来,孩子们对学习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通过近阶段的口头调查,学生的喜爱程度达到了百分之百。另外从班主任、任课教师及部分家长的侧面反应中也同样得到这一答案。通过教学,本人感受到“童话体育”在亲师方面呈现了良好的优势。教师深受学生的爱戴,受到孩子们的拥抱,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具体成效分析如下六点:
        3.1“童年”的梦、“亲师”的魂
        童话体育创作离不开想象,而童话体育创作中的幻想形象就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让儿童多读童话作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教师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童话的多方面功能只有通过儿童对其中的想象和幻想的审美感受去实现。“童话体育”的知识,活动,选择“纯真”“童年”的梦。教师的参与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中间纽带,是学生活动的灵魂。
        3.2“童年”的路、“亲师”的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童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仅因为人的知识积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童年,而且更因为童年经验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中介,因为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体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了基调,规范了他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宿因,在个体发展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童话体育”让孩子走在寻“童年”的路上。老师创设引入,在教师的手把手的个别教育中,使有个性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走上成功之路。
        3.3“童年”的爱、“亲师”的心
        童话的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童话的内容最能够贴进学生的爱,在童话般的游戏中教师真正用心去感受学生,师生互动,达到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只要每位教师有心去发现,那体育教学将是全人发展的真正课堂。
        3.4“童年”的趣、“亲师”的法
        孩子天性好动、好奇,向往不平凡的事物。他们喜爱活泼有趣的故事,不耐沉闷的说教和枯燥的训谕。现在我们的许多孩子都负荷着沉重的学业,他们玩的、笑的时间实在太少了。“童话体育”从审美趣味出发,多给孩子们些欢乐吧为宗旨!让“童年”的趣味永远不能忘怀。教师在创设种种童话般的情境时要用怀着一颗童心,用心去感受自己的童年,创设出真正适合学生,能感动学生的情境。    
        3.5“童年”的情、“亲师”的赏
        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当代的中国的少年儿童,明显地带有新时代的思想特征,比之上一代孩子,他们更早熟、视野更开阔,也更聪颖,对于童话里面丰富隽永的内涵,他们能够欣赏、思索、领悟,从中汲取有益的滋养。况且,我们的创作不也担负着培养、提高孩子们这方面的能力吗?在“童话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赏识我们的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我们的学生,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亮点,以激励、鼓励的方式去铺设孩子的美好的前途。
        3.6“童年”的归、“亲师”的望
         经过选择、加工、提炼,表达出幼儿纯真美好的感情,作品富于美感,让儿童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操上受到陶冶。正在成长的儿童当然需要健康有益、富于积极教育意义的精神食粮,但把儿童文学的教育性局限于政治思想和品性方面是片面的。儿童文学具有认识、教化、审美、娱乐的多方面功能,我们创作“童话体育”应该以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这样,作品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会更丰富多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当中心情得到了满足,使学生学会活动,学会健身,提高了终身体育观念;并道德得到提升、从小学会“做人”!这是“亲师”最大的期望。
        4.心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童话体育”的产生,凝聚了笔者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对小学低段体育教学的探索和创新,从任教开始先后研究了“游戏性” 教学、“动——活——创”教学、“弹性教育”、“心理工艺教育”、“生活化教学”到去年的“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从而为“童话体育”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的资源,较为科学地完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2]季浏主编的《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安全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3]王众思、彭烈武主编的《体验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4]杜存锋、孙莉主编的《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年第一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