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香骄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陕西省西安市
摘要:因为面临着高考和教学进度的双重压力,教师一般会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采取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和强调突出学习重点的方法进行授课,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更快、更稳地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方法虽然短期内有效,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会慢慢消失,且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有着一定的限制。针对这种现状,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机械记忆学习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关键词:探究式合作法;高中数学;应用;
引言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在知识上包含了丰富内容,涉及了很多不同板块的知识点,如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解析几何、数列等等。这些不同的知识点,在高考中都会涉及,需要学生对其形成良好掌握。不过,一直以来,高中数学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局限于教师讲解之中,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差,无法对数学知识形成主动认知和探讨,这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取得。所以,就需要对探究式合作学习形成关注,将这种方法模式运用到高中数学课程当中,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高中数学教学实现有效的进步发展。
一、探究式合作法的教学价值
探究式合作学习对实现互动式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式合作学习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有了更多表现的机会,大脑一直处于一个思考的状态,可以和同学实现课堂交流,也可以和教师实现互动,因此整个课堂氛围会更加轻松,更加愉悦。学生在自由的课堂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小组内每一个人的想法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因此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探究式合作学习也是有别于个人学习的一种突破,在小组内学生实现了互助式学习,小组内的学生都得到了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双赢的学习局面,因此探究式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式合作学习,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师立足课本,对学生讲解理论概念、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案例,而学生自身并未进行解题的练习实践。探究式合作学习,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机会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会包含一些实际问题,这样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分组
探究式合作学习的实施,合理分组,是一个基本前提,先对全班学生实现小组划分,才能为后续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层次化的小组划分,也就是一个小组内,安排数学水平存在高低差异的学生进行组队。简单来说,先对全班学生的数学水平展开考察评价,从考试成绩、上课积极性、学习能力、知识积累等方面综合评价,将学生分为拓展层、提高层与基础层三个层次,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组合。一般来说,拓展层和基础层人数较少,提高层是一个人数最多的中间层次。因此可以按照拓展层∶提高层∶基础层为1∶2∶1的比例进行小组划分,构建起具有层次化的4人学习小组。第二,就是同水平小组划分,也就是基于学生数学水平的考察结果,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划分成一个小组。这两种不同的思路,从基本功能来讲,第一种更好,因为学习小组的学生存在水平高低差异,通过合作,高水平学生才能对低水平学生形成带动作用,引领学生发展提高。如果是第二种思路,则无法发挥这样的效果。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按照第一种思路来构建学习小组,人数控制在4人为宜。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进行,可以分别为各个小组提供一定的学习场景与学习引导,提高课堂的趣味程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仅仅依靠语言表述和黑板作图讲解,空间想象力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会十分困难。为此,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之中,为学生呈现空间几何体的三维构成,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在此基础上,继续让小组合作探究立体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并计算表面积等内容,减轻学生的合作探究压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创建问题情境
探究式合作学习的重点是要有问题情境,教师通过创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创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探究,积极思考、归纳、总结,一个问题的产生往往需要经过多方论证,高中数学课程更加复杂,也更加具有探索性意义,因此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有多种理论知识和数学专业知识的支撑,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指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疑问时,要对学生进行点拨。问题的创建要具有启发意义,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引发学生兴趣后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探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小组内担任相应的角色,有的学生善于组织那就可以担任小组组长,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那就发挥他的优势去捋清问题,有的问题问得比较含蓄,学生一时之间难以分清问题本质,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担当此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合理分担小组任务。当进行小组讨论时,小组内的讨论有时可能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学生思路阻塞,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对学生加以鼓励和点拨,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无组织、无纪律地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在小组谈论完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并让教师进行指导,当然教师在做教学评价时,要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给予肯定、包容、鼓励,让学生对探究式合作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再将未解决的问题统一解决。
(四)评价总结
探究式合作学习的开展,还需要落实评价总结这个方面的工作,不能忽视懈怠。具体来讲,在各个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以后,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就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已经存在的学习不足。其次,可以进行小组互评,通过各个小组得出的学习成果,一起展示出来,让不同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最后,则由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指导,进行整体评价,指出学生在探究式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效,以及表现出来的问题。在进行评价之后,还需要关注到知识总结。也就是要对章节数学知识点予以归纳。这一过程,就可以立足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将数学知识构建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宏观上的认识。同时,也需要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在知识理解上的疑难,当堂予以解决,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可以达到理想水平。
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内开展合作探究模式,可以将数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突出,并细化解决,增加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实现知识的共享。同时还可以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为数学学习提供动力。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连茂彬.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68-69.
[2]张荣智,刘强.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5):212-213.
[3]王春喜.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8(12):80.
[4]沈生龙.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62):77.
[5]周花香.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8(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