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三小学 833000
摘要:自古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小学语文课堂就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小学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实践于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奠定小学生的优良品质基础,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将其发扬下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引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宝贵财富,我们要加强发扬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将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小学生头脑中。其课堂教学是发扬其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将对其进行了重点分析。
一、立足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属于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因此奠定其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而小学语文课堂要注重其古诗词的学习,恰好可以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但不仅要注重其古诗词,还要注重其精神文化内涵的教育,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应该选择具有深刻意义及人文内涵的文章进行教学,选择出可以体现人物特征的文章。在充分满足小学学生对传统文化好奇心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知欲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人文素质,通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深入探寻语文学科背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奥妙之处,为切实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宣扬红色革命事迹的,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尊老爱幼的相关事迹和人物文章,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小奠定良好的优秀品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应该重点挖掘其人物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将传统文化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教学,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让小学生了解到其精神内涵,从而得以宣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比如在课文《我为你骄傲》中,可以先让小学生自己阅读自行品味,思维好的学生可以自行理解出其中所蕴含的责任感使命感,对于理解力差的学生,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通过一篇文章就可以教会学生一个优良传统文化,再比如《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一句充分体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一定理解后,可以从中体会到其精神。
二、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字词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是主要学习对字词的理解,汉字词汇是重点学习内容,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识字教学这一教学部分,从中引入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在学习字词的同时,就可以领悟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领悟到其中的博大精深。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阅读篇目中所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及内涵,在深刻体会作者写作思想情感的同时,加深对阅读文章的领悟。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演讲等模式,深入进行阅读教学,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首先要让学生对汉字进行准确发音,因为中华汉字很多,有许多生僻字,同音字,老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字典,让其通过查字典来读准每一个拼音,学习相关生僻字,多音字。第二,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数量积累,因为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汉字众多,必须从量上的积累,引起质上的改变,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领悟不同字的意思,从而方便理解更多的古诗文。第三,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可以增大学生的词汇量,通过增大其词汇量可以充分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古诗文等相关优秀作品,由于有的古诗文内容深厚,凭借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其进行正确的领悟与分析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会使得部分学生失去相关学习兴趣,这时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发达,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图画视频音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视图化的学习拼音词汇,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于课堂中,从而更好的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立足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正所谓文化来源于生活,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习俗。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围绕相关文化主题,开展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例如在清明时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踏青,聆听介子推的故事并讲解清明习俗,引导学生深入体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以此为标杆诱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传统文化主题节日,可以举行相关的比赛,可以进行师生联赛,中文比赛,从中选出优秀的作品予以表彰,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学生的优秀文章,从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强化人文精神。还可以组织相关的背诵比赛,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有竞技性,让学生有目标有兴趣的进行语文背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评选出最后的赢家,通过相应的鼓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学生树立标榜人物,从而互相学习。老师还可以从课堂走到课外,从课堂延伸到家庭,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可以让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学习,帮助家长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家中可以放入相关书籍,家长和孩子每天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
结束语:小学语文课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汉字教学,语文教材中渗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小学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为培养正能量综合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小军.中小学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综述.科学论坛.2016(3):78-80.
[2]李方.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相关研究.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