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阅读,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吴霞
[导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教学,重视阅读环节,在阅读中让学生进入情境
        吴霞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   
        摘要: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教学,重视阅读环节,在阅读中让学生进入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考,高度参与。让课堂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起来,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关键词:阅读  默读  朗读  深度思考 活跃课堂  自主学习


整体阅读部编本初中语文六本教材,不难发现,教材所选课文内容丰富文字优美,阅读量增加,名著阅读篇目要求每学期两本,要求学生理解背诵的古诗文明显增多。这些变化让语文老师意识到,教学之前,必须自己先把教材读透读活;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找到合乎学情的巧妙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教活。善阅读、活读书是增强学习本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中,及时指导学生有效、高效阅读,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把阅读方法与要求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中受益,重视阅读教学环节,让有效记忆帮助学生轻松地学好语文,将默读与朗读有效结合,激活阅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灵动起来。

    一、巧用默读速入情境。 教学时,让学生进行默读思考,培养一定的阅读速度,使阅读者快速地进入课堂情境。
     默读关键是识大体,得要领,速度快,运用广,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根据能力决定默读速度的快慢。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默读速度是每分钟200--400字左右。教师在指导学生默读时,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做到反复默读,运用圈点批注划出重点句、重点段落,大体找出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设置问题导向默读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默读中思考,书中的内容也就最大限度的得到了挖掘。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社戏》,鲁迅的作品属经典课文,篇幅较长,但离现在学生们的生活实景较远。课堂之初,可用默读先让学生进入角色,设置问题:文章开篇写鲁镇的规矩、小朋友们钓虾的乐趣与社戏有何关联? 那夜的戏并不好看,迅哥儿为什么觉得再也没有看到过“那夜似的好戏了”等等,带着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默读,既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速度,又让阅读者在快乐默读中很快地进入课堂情境,培养了学生迫切想要深入了解课文的兴趣。

    古人读书特别强调“四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勤看勤读勤写笔记是阅读的第一步,吟诵或大声朗读是阅读的必要方法;阅读中若再加上“耳到”,听人念书或一起讨论,相互启发,思想产生碰撞,自然最佳体现心到。

二、朗读精彩语段,专心专意静下心来大声朗读,能让学生进入深度思维状态。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通过默读对课文有了大体了解后,用朗读的教学方式来完成品味语言、感受情感的过程必不可少。朗读要注意节奏、读出语感,高声朗读,体会意蕴。朗读需要心境,朗读能培养着学生宁静的心境。

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阅读与思考《屈原》一课,学生通过默读感受主人公屈原的情感变化后,会有特别强烈地想象着,身临其境去感受屈原情感的想法,这时候,让学生大声朗读,用情朗读,用心感受,如:“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学生通过情景设置大声朗读,才会快速领会主人公屈原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屈原怒斥诸神、抨击昏庸腐朽的统治集团,希望摧毁一切的斗争精神,感受主人公铮铮铁骨、忧国不怕死的铁汉悲情。

三、朗读,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进入深度思维状态,进入忘我境界,全心全意与作者对话,与思想交流,达到共鸣。

朗读,同样需要学生集中精力高度参与。
凭借着巧妙心力,学生聚精会神的钻进课文里边,领会了作者的情感之后,还得凭借着顽强心气,打开格局,从课文内容里跳出来。活学活用是学生高度参与知识学习、拓展延伸、迁移知识能力的最好体现。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朗读的要义也是学以致用。
九年级上册课文自读课文《湖心亭看雪》一课,学生自由默读、用心品读之后,可以互相讨论进行悟读,体会作者追忆西湖雪夜,独自乘舟往湖心亭享雪,体悟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感受于亭上偶遇知己的喜悦以及自己始终排遣不了的淡淡的愁绪。学生通过集中精力悟读,积极参与讨论,于简练的文字中感受到天人合一的阔大境界,领会作者用豁达与忧愁共同营造的纯美凄美的意境。
人生处处皆课堂。把书本读活,是很多人的追求。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认识,认识转化为智慧,进而智慧转化为能力,能力自是获益终生,真正做到了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巧而智慧。

2020年疫情突来,全国人民“宅家”抗疫,学生们的学习改为线上进行,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尤其显得重要。掌握以上的阅读方法与要求,让学生在多样式的阅读体验中受益,单调的“宅家”生活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总之,语文教育与学习中,巧妙运用默读、朗读的阅读方式,设置问题,进入情境,让学生深度思考,高度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让课堂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亦静亦动,课堂气氛自然轻松。丰富的阅读形式激活了语文课堂,课堂变得灵动有活力,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获得了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玉峰. 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突破口[J].中学语文教学,2005(8).
[2]陈晋《怎样把书读活--谈谈毛泽东的读书方法》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