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玲
黑龙江省哈尔滨东方红松花江小学校 150027
摘要:在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小学生的疲劳,而现在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的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了解的知识当中出发,创建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要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欢快愉悦,以此来增加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处在最好动的时期,对新鲜的事物都会感到好奇,目前,大部分的小学语文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成绩,却对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是否完全理解而选择视而不见,小学生学习起来本身就是比较难的,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没有完全的理解,这样只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看出,语文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语文生活化模式转变是大势所趋,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强化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练习,提高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这种模式加以利用,让小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记忆,也能够好的去理解语文知识点。本研究将从课前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想生活实际,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提出生活问题,引发学生共同思考、布置课堂生活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生活化进行探究与分析,认为想要做好小学语文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前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生活导入,可以让小学生对所学习的生活知识形成一定的概念,而从生活方面进行出发,通过发现小学语文知识与小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小学生的大脑思维的转变,并且能够快速的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和开展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例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可以带给小学生两组有关教材内容的照片。老师:“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呢,老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请看大屏幕,在这个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看到一位老人和一棵小树。”老师:“那你可以描述的在详细一点吗?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老人在为小树穿上了棉袄。”老师:“真棒,那同学们想一想,老人为什么要给小树穿上棉袄呢?”学生:“因为冬天很寒冷,小树会挨冻的。”老师:“非常好,就像我们冬天了,要穿上厚厚的棉袄,才不会感到冷,老人给小树穿上棉袄呢,小树也就不会感到寒冷了。”学生:“老师,我看到第二张图片是夏天。”老师:“看来已经有小朋友注意到啦,那他们在干什么呢?”学生:“老人在这棵树下乘凉。老师:“总结的很好呀,夏天到了,我们会很热,都要到凉爽的地方去,小树呢就为爷爷遮挡阳光,而这也是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内容,分别在冬天和夏天,爷爷和小树之间的关系。”
二、联想生活实际,吸引小学生注意力
语文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语文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经历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还能加深小学生的记忆,让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更容易理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小学生为主,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方面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知识的教学。
例如:在讲解:“古寺三首”这一课教学内容时,老师:“同学们,我们来试试抓住一个关键词,然后调动我们的感官,来想想平时我们生活的画面吧。”学生:“老师,我知道啦,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孩童在追着黄碟玩耍,结果误入菜园不见啦,为什么不见了呢,因为那是一大片油菜花,蝴蝶混入到花丛中啦。
我在我外婆的菜园子里也追过蝴蝶,那里面的情景和我很相似呢?”老师:“非常的棒,还有哪位同学想到了呢?”学生:“老师,我从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我联想到了晴朗的好天气,处处风和日丽,一片欣欣然的样子。”老师:“这位同学联想的非常恰当,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的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所以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时一爽,游兴愈浓。”学生:“除了表示天气的词,还有表示颜色的词,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其中的绿荫和黄鹂颜色好丰富啊,山路上苍翠的树,搭配深林丛中翠响的黄鹂,这画面有动有静的,太美了。”老师:“同学们描述的都太准确了,这几个表示天气和颜色的词语把初夏宁静明媚的景色描绘的更生动形象。”
三、提出生活问题,引发学生共同思考
语文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小学生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点,以提问的方式来让小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尽量将提问的语文知识点是与小学生有所关联的,这样能让小朋友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讲解“找春天”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同学们,我们一年呢有四个季节,那我们首先来聊一聊是什么赶走了冬天呢?”学生:“老师,是春天。”老师:“那是什么盼望着夏天的到来呢,我们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夏天呢??”学生:“大树的叶子。”老师:“对的,夏天到了,每一片叶子,用最明亮的绿色,赶走了灰色的冬天,现在春天到了,你们觉得最能代表春天的景物是是什么呢?学生:“五颜六色的小花、嫩绿的小草、解冻的小河。”老师:“哇呜,非常好呢,那我们再来想想:结合刚刚的景色,你想要对春天说些什么呢?”学生:“那开放的花朵,春天那是你的眼睛吗?”老师:“非常好,还有同学想要表达吗?”学生:“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天,那是你的眉毛吗?”老师:“非常棒。”学生:“小河睁开了眼睛,啊,那是春天你来了。”老师:“你们所了解的春天真是太美了,那我们平时也要细心的观察春天哦,春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景色,我们要爱护哦。”
四、布置课堂生活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讲解完课文知识后,留下的作业,可以让小学生讲自己的作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内容快速的进行消化,也能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当中,加深自己对语文知识点的详细理解。
例如:在讲解完“找春天”这一教学内容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红花绿草清风艳阳、空气清新这些词就是真实的描绘的春天的景色,这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首先,可以让小学生进行走一走、闻一闻、看一看、说一说,让他们利用感官去感知春天的到来,其次,老师可以让小朋友们收集处在我们身边的春天的事物,可以是一片叶子,也可以是一朵小花,然后在亲自做一幅春天的手工粘贴画,最后要求小学生去读一本关于春天的读物,去再次详细认真感受春天的景色。通过这一系列的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小学生对春天的到来的感受是美好的,也能让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既培养了学习能力,也培养了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生进入小学是成为学生的基础阶段时期,这时的小学生对待事物是好奇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授小学生语文的时候要不断的帮助小学生构造语言环境,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如果联系小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在去帮助小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点,并能对现实生活当中的事物进行表达,这也就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目前,小学语文老师要做的是善于发现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当中的联系,将其更好的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期能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晓芸.让小学语文教学贴近生活[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38-39.
[2]汪洁. 关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二).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62-65.
[3]何晓龄.生活化教学方式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