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以《西游记》的思维导图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张娅琴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
        张娅琴
        德钦中学 云南省迪庆州 6745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负面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也不例外。因此,经典名著的导学地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逐渐提升。本文将以《西游记》为例,探讨在学生与家长对名著阅读耐心较少的情况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引言:提升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给予其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工作的重点。思维导图法作为当下高效学习的重要方法,同样可以引入到名著阅读的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方法与思维,同时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增加了名著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对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与意义认知不足,在教学工作中,只是通过机械式的阅读方式,掌握名著大概内容。这不仅不利于他们消化名著内容,总结相关观点,同时也削弱了名著阅读的教学意义,即通过自主阅读名著,形成正确积极的思维观念,用更广阔的视角认知世界。
        而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因难以提升学生的配合度,在教学课时资源以及应试教育的制约下,直接提炼出名著阅读中的重点考察内容,灌输给学生,使得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处于被动境地。抑制了学生自主理解名著内容的积极性,违背了名著阅读教学的开设初衷。
        二、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提升路径——以《西游记》为例
        作为受众最广的经典名著,《西游记》是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多是来自于影视作品以及简单的白话文版本,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则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版本的《西游记》内容。这使得学生不仅要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转换之间完成阅读,还要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保证阅读效果。为此,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开展阅读教学。
        (一)课前预习
        为加强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课前针对性布置阅读任务,使得学生在正式阅读学习之前,对名著内容有大致的掌握,便于教师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预习与导入环节。


        其一,向学生介绍各类阅读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阅读方法的适用性与具体效果,从而针对名著采取合理有效的阅读方法,针对《西游记》的阅读,教师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跳读、略读、比较略读的方法[1]。通过跳读,学生可快速掌握名著内容脉络,梳理名著整体方向,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名著。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其梳理主要情节,掌握故事走向。例如,针对孙悟空从自封美猴王到大闹天宫的情节,教师可在课前环节布置思维导图任务,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孙悟空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其对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建立更清晰的认识。
        (二)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在学生初步掌握《西游记》的主题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导向性问题,引导他们对重点内容进行思考。例如,针对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战的内容,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同时向他们抛出问题:孙悟空和二郎神谁更强?孙悟空落败的原因?通过自由探讨,学生对书中二郎神与孙悟空战斗的详细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对战斗的细节描写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令学生在课上针对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战斗,制作思维导图,将二者的战斗过程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出来。通过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对整个战斗过程有了准确清晰的认知,同时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也有一定的把握,为教师在其后的名著阅读教学活动中引用思维导图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课后阅读成果展示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在课上只能要求学生制作相对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因此,可增加思维导图在课后任务中的比例,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名著内容进行研究思考。同时,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方式制作思维导图,拓宽思维视野的同时,也拓宽了整体阅读思路,发挥了名著阅读教学对整体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2]。
        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思维导图,单独开展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制作思维导图的经验,以及《西游记》中的哪些内容值得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通过取长补短,加强了思维导图在《西游记》阅读中的运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针对名著阅读教学,教师应积极挖掘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相关学习的可能性,通过课前预习引导、课上教学讨论、课后任务三个环节,强化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力,进而使其能够合理运用导图梳理名著内容,剖析书中重点故事情节,进而实现高效阅读,合理阅读。同时,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水平,发挥自身职能,给予其正确的指导,保证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芳玲.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2019(25):51-52.
[2]尤文文. 关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分析[J]. 中学课程资源,2019(05):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