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传承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张秀影
[导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张秀影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白屯回民小学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流失。即使传统文化的某些因素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瑰宝也要靠孩子们从小继承发扬下去。立足于实践,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从“搜集资料”“阅读故事”和“辨析诗词”三个方面入手来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传承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只专注学业科目和工作领域的内容,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像很多传统文化的手工艺人也逐渐消失。因为一些传统技艺无人传承,导致这些无人问津的传统技艺就这样淹没在历史之中。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促成了跨文化发展的格局。从文化影响来看,显然是中国的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从生活中看已经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在现代文明的发展空间中日益缩减,保护力度和关注力度的缺乏,都成为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通过语文的教学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知识,燃起传统文化发展的火苗。
二、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结合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搜集资料,在写作中学习传统文化
        春节,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一年当中作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是人们对过往一年的告别,也宣告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然而,随着电子红包的出现、烟花爆竹的禁止燃放、新衣服的不再可贵、春节联欢晚会的无趣,春节仿佛越来越没有“年味”,人们对春节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和重视春节,语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寒假作业时让学生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包括节日由来和风俗习惯。根据这些资料,老师让学生写出一篇关于过春节的感悟作文。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口头探查,了解了“除夕”和“年”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来伤人,连灶王爷也拿它没办法,于是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他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

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人们为了感谢年除掉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新的一天叫做“年”。通过向父母询问,春节要扫房、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穿新衣、发红包等习俗。在春节的时候,学生可以和父母一起参与到这些习俗活动中,并把这些经历写到作文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对传统习俗进行传承。
(二)阅读故事,在故事中学习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很神秘的国度,在历史的发展中流传下来很多玄幻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存在着神仙鬼怪、异兽妖魔。这些故事将古代劳动人民的现实和想象的结合起来,为后世留下学习的社会价值。就比如在“世界的起源”这个问题上,中西方的说法不一。西方国家认同“上帝创世论”。在天地恢弘,世间一片黑暗的时候,上帝为了使世界确立,万物戒备,于是开始创造秩序和万物。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分开天空上下之水;第三天聚水出旱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第四天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宿;第五天创造了鸟类和水族;第六天创造了牲畜、昆虫、野兽和人;第七天上帝完成了天地万物的创造,决定休息,于是这一天成为安息日。而中国认同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在宇宙混沌一片的时候,盘古用自己的斧头朝黑暗劈去,混沌被分开变成了天和地。而盘古用头顶天,用脚撑地,在天地成形的时候,累得倒了下去。后来,盘古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化成了雷声,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变成了东南西北四极,肌肤变成了大地,血液变成了江河,汗水变成了雨露。在中国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里还有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故事。学生在阅读这些神话故事时,了解了传统文化中的原始文化。在那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环境中,人们总是充满着想象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辨析诗词,在诗词中学习传统文化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古诗词能最直接地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所思所想,通过对诗词的翻译了解后,能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一首思念远方亲人的诗。从这首诗学生们可以了解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文化习俗。尤其是诗词的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的至少我一人。”从这两句,学生可以了解到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头戴茱萸也是为了避灾克邪。除了这些习俗,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赏秋、赏菊,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活动。学生要学会从诗词中挖掘传统文化的知识信息作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三、研究总结
        综上所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忘本,传统文化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霍帅.新常态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7.
        [2]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