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曹春鸿
[导读]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受到了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影响
        曹春鸿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琵琶亭学校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受到了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影响,已经有了对“填鸭式”教学方法所带来弊端的认识,也对当下流行的情境教学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最为可贵的是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充分认可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获取数学技能的能力,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展的目的。而本文将会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作一番阐述说明。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在传统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这是教师所实施教学方法不合理的缘故。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及时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比如利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当课堂当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进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使学生日后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当中高效吸收知识。下面,我将结合自身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这一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作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创设直观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伴随着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直观情境的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出现并不罕见,并且经过实践调查证明,直观情境的创设大大牵动了学生的学习心绪,最终取得了十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学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创设恰当的直观情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实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看一看(一)》这一节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了三个学生在观察一个物体的画面,进而展示了不同的三幅图片,让学生思考每一幅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旨在锻炼学生根据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能力。然后,我对学生说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由此学生产生了思考,于是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答案,我引导学生模拟图中的情境,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从而对学生做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懂得了猜想需要验证的道理。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整理了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充分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设合作情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自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被提出以后,教师的教学思想便不再是以自身为主体实施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力求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践行生本教育理念,以求在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取得可观的教学效益。基于此,作为一名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有在课堂中创设合作情境的意识,从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以求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天的时间》这一节时,首先,我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在课件上展示了整时的画面,将学生划分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交流昨天的该时刻正在做什么事情,从而引入了时间的概念。

然后,我根据钟面指导学生说出所经过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去呗和联系。之后,我根据学生的日常安排与学生合作探讨了24时计时法,并通过让学习小组抢答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转化,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创建了民主的课堂氛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下充分理解了所学知识,从而高效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相信对数学有了解的人都知晓数学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学科,但是实践证明,传统时期的题海战术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使学生产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这便是哲学上物极必反的作用。基于此,作为一名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该当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完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任务。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周长》这一节时,首先,我在课件上演示了蚂蚁爬树叶的动画,对学生提问道:“蚂蚁跑的路径与这片树叶有什么关系?”从而刺激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导入了新课。然后,我让学生摸了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课桌面的边线,对学生强调了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让学生明白了封闭图形才有周长。之后,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一些图形,对学生提问道:“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周长。最后,我引导学生整理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进而充分完成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哲学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且无数实践证明,数学和现实生活确实是息息相关的,若是教师不懂得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生活元素便难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理应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创设具有针对性的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绽放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小熊购物》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小熊胖胖和壮壮去超市购物,它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于是在课件上展示了超市的食品区,让学生观察图片,抢答说出所获取的信息,从而引入了课题。然后,我根据现实生活中超市里的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了“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之后,我通过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习题,对学生做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具备了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能力。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助力学生学到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从而充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绽放。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发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取得不菲的教学效益是被充分认可的。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摒弃掉传统时期的教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利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高军.创造体验情境,促进课堂实效——基于情境教学法之上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50-151.
[2]娄爱连.试论小学数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4):30-31.
[3]李淑萍.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