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银萍
青海省西宁市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 810001
摘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简单性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掌握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以此使得教师的教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意识到所教学内容的实质,丰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教学方法,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方面探究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策略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面临着数学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既需要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具备巧用知识的能力。但是,小学生毕竟年龄比较小,难以产生数学知识的兴趣,也难以掌握有效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仔细地探究所教学的内容,了解学生所具备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革新,促使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学,获得更好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方法。
一、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结合所教学的数学知识,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教授“时、分、秒”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引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钟表,先让学生观看钟表的特点,再结合钟表对学生进行与时、分、秒相关的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最后会借助钟表向学生展现具体性的时间点,促使学生进行识读。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本节所涉及的知识,应用意识因此也获得了有效地提升。再比如,在教授“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将学生经常接触的日历引入到课堂上,借助日历所展现的内容向学生教授本节知识,并促使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制作日历,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将所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巧妙地联系,以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获得应用意识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融入进具体性的情境中,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掌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让学生因此获得更好的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部分知识时,笔者讲完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后,便会对学生说:“小明去商店内购买水果,花了20元买了苹果,花了34元买了芒果。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假如小明给了店主100元,店主需要找给小明多少元?”笔者所问题的这个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了具体性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将自己融入进良好的生活情境中,根据刚刚所学习的水知识,进行有效的问题的解答。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应用意识获得了有效的提升。再比如,在教授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知识时,笔者便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中展现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事物的照片,并会让学生结合这些事物思考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的好处。这样,学生能够在图片的影响下,将自己导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并能够在生活情境中,更好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应用意识在此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重视良好的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不自觉得融入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结合所教学的数学知识,开展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性的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发展自身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获得应用能力的有效的提升。
如,在教授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后,笔者便会开展实践活动。笔者首先会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班级上的学生所喜欢的电影类型进行调查,并将所调查的数据进行一定的汇总,设计成条形统计图。这个活动能够促使学生与同龄人进行积极的活动,因此学生能够以积极且主动的态度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在小组内有效的回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并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活动结束后,笔者则会引导每个小组展现他们的探究结果,并会对他们的探究结果进行合理性的评价,促使学生根据笔者的评价,进行针对性知识的补充。这样,在具体性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有效地掌握了本节所涉及的知识,自身的应用意识因此也获得了有效的发展、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给予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应用意识的有效发展。
综上,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摆脱应试教育思想,深入探究教育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质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能够巧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获得数学能力的有效的提升,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2).
[2]班基正.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学周刊,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