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育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蒋权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在于基础知识的传递和教授
        蒋权
        湖南省道县第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在于基础知识的传递和教授,也更是在于带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以此才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和学科素养。所以在当数学课程基础教学活动展开时,即需要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而使得学生之间能够获得有效交流和互动,至此学生才会更加稳定的学习,并提高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育模式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介绍
        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详细的分工,也可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落实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建立竞赛氛围,便于学生巩固知识点,通过约束自己,提升教学效率。下面介绍几种合作学习的模式:第一,竞争模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为各个小组下达任务,并结合小组完成情况和时间长短等,给予评分,选出最优秀的小组。这种竞争的关系,要求合作小组中的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策略,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提升教学效率。第二,伙伴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小组之间以合作的形式结合,小组之间没有竞争关系,互相帮助,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三,角色扮演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小组中成员自主选择角色,要求角色必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其产生动力,通过努力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主要作用
        目前小学高年级开展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课堂之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促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相互讨论,同时针对课堂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剖析,促使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到课堂讨论中。另外,学生和教师之间应当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加强互动以及交流沟通,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促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轻松愉悦。第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还可以和其他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培养良好人际关系以及提升班级凝聚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身逻辑的严密性。第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这样,学生有问题可以实现互相沟通解决,促使教师教学负担得到大幅度减轻,同时可以有助于学生针对问题进行集中性解决,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小学数学合作模式的应用
        (一)科学分组
        教师要结合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教师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分组,否则可能会出现小组能力相差过大、合作学习时间不对等的问题,随之影响班级全体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为原则进行分配,保证每组实力相当,并且同一小组中,设置学习能力强、中、弱三个层次,这样可以实现学习过程的互补,共同进步。另外,教师要分配好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每组成员都能各司其职,为合作学习做出贡献。每小组合作一段时间后,内部角色要进行互换,使每名学生都能体验不同角色,调整自身学习方法,实现全面发展。


        (二)创建情境
        合作学习模式使用时,虽然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体,但这不代表教师就无事可做,教師需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将合作意识贯穿整个课堂,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研究,创新情境,以此快速达到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入教学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如果单靠学生自身约束进行学习,因其注意力时间短,学习效果会有所下降。情境的创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率。例如,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合作学习,找寻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三角形,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深化学生记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
        小学生强烈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教师在课堂中要多鼓励学生,让每名学生都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学习热情,令学生在强烈的动力引导下参与学习中,提升学习效果。针对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认知能力,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实现个性发展,使其可以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四)有效评价
        每次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的评价很重要,小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进行相关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小学生受个体差异性影响,学习能力有很大差异,教师要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针对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完成后,优先提问,以和蔼、鼓励的语言激励该学生,培养自信。第二,分层评价。针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建立适合的评价标准,科学、客观的展开评价,教师要注意的是将学生做好分层,保证评价过程。例如,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其评价标准为思维扩展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情况;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重点强调其知识点掌握情况。利用这种分层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过程评价,传统评价以学生成绩为主,这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教学理念,教师将评价的中心放在学生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上,可以令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
        四、结论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有效教育,要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有效的带动,从而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产生更多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办法,至此不仅是学生个体的进步,更是集体的成长。所以要重视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同时也更是应该基于学生学习表现和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从基础层面调整好有关辅导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斐.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学周刊,2020(20):34-35.
        [2]靖远县双龙镇北城小学  高彦楠.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 白银日报,2020-06-06(003).
        [3]林培川.对小学数学小组小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J].学周刊,2020(17):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