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彬
214400 江阴初级中学
摘要:散文是初中语文阅读中较为常见的文体,也是考试的重点阅读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在提及散文时,第一反应仍然停留于“形散而神不散”的粗浅认识中,对于散文的特色、文本的内核等理解缺失。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当前,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教育部门也对素质教育这个方面的相关内容更加注重和关心,通过对学生开展散文阅读教学这个环节,进一步促使学生可以在情感互动当中获取更多的思想启迪,充分地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真谛。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对此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一、初中语文散文中存在的文体分析
(一)散文文体价值缺失
在当前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散文价值缺失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组织中,为了应试而减少了对散文文本本身的关注,久而久之,学生仿佛缺乏了对散文文本的阅读与认知能力。当前在校园中,若是随机提问学生散文文本的特点,很多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说出“形散而神不散”,但若是继续追问“喜欢的散文作家(或散文)及其风格特征”时,学生就很难说出有实质性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能已经教了学生如何去分析一篇文章,却没有讲清楚如何去阅读散文。散文作为独特问题的问题价值,表现在人物形象、行文结构、语言风格等多种角度,需要深入地品读分析,这也才是与文本交流的道理。作为一种文体,散文分类繁多,如小品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不拘一格,个性张扬,文体意识缺失的情况下,可能会培养出合适的应试人才,却难以真正指导学生去体验语文知识。
(二)教学内容应试化
教学内容应试化,是当前各种文体教学,乃至各个学科教学都普遍面临的问题。初中阶段,尽管考试还不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但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语文学科的考试已经成为隐形的“指挥棒”,尤其是散文这种在试卷中占比较高的元素。在遇到一篇散文时,教师会简单地将其拆分为主体思想、叙述故事、人物情感等,较为模式、套路的内容。尽管这样的分析,能够快速将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教给学生,但这并非是阅读应当达到的目标。在组织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这些,也许能在最终考试时快速把握住重点分析的方向,但是却无形中忽视了对文体的品读,对散文韵味的探寻等,久而久之是一种缺失。
(三)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不能满足散文教学的需求
针对散文本身的文体性质而言,其主要写作特点是要抒发出作者心中所富含的情感。散文的写作过程常常是随着作者心境以及情绪的变化而进行不同的描写,不像记叙文一样有一条主线。而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有所欠缺,对于散文这种需要进行深度解析的文章往往难以意会,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不能做到跟随着作者的情绪的变化而进行阅读,导致学生认为散文就仅仅是大段的语言堆砌,感觉散文的描写苍白无力,使学生对散文学习产生主观的厌倦情绪,不利于散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在散文的讲解中杂糅过多主观元素
目前,从我国初中阶段的散文阅读教学工作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十分偏重对散文内容的讲解,这种讲解所包含的主观情绪极为严重,是非常不利于散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教师在讲解散文内容时,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将学生对散文的理解限制在教师本身的主观思想形成的框架之中,极为严重地制约了学生阅读散文时的思维发散能力,压缩了学生思考文章与思考作者的空间。
长此以往,这一现象会导致学生习惯了接受教师的和盘托出,不会自主思考分析文章,对学生的散文学习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二、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一)借助朗读,营造意境
在散文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散文,营造意境,推动学习。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听与读的尝试,逐渐进入到散文阅读状态。听,是指配乐朗读;读,则是指学生自己的朗读。散文的一大特征就是文质兼美,其中有很多优质句子,值得被发现、被挖掘。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句子中蕴藏的节奏感,这些是静默阅读所无法体味到的。一般而言,对于一些相对优美的散文,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预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听与读的赏析,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准备可供欣赏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去听与感受。再如指导学生读,尤其是对于一些气势强、情感积累的散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已经再试着去揣摩作者心情,与作者进行交流。借助朗读营造出阅读的意境之美,对接下来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二)创新形式,张弛有度
初中阶段散文所占比重较高,是常见文体,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才能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课堂体验。在散文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所探索的创新教学,应当在形式上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角度做出了思考:尝试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推动情感。多媒体设备的一大特点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等以较为舒适、综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了解体味文章。在课堂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与扩展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及时为散文的情感爆发做出铺垫、引导等。尝试形式的转变,初中阶段相对于小学,学生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意识,可以组织学生适当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与讨论,实现与文本的交流,翻转课堂,课内外联动,实现群文阅读。散文的品读,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来实现。
(三)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随着现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不能停滞不前,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手段就是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内容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模式使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引出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阅读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小组所有成员进行有效的阅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山水画的意境》的散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山水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集体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散文的美,提高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山水画的意境》是单纯的描写山水吗?通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展开小组探究,可以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们在阅读中初步掌握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并且对传统艺术更加珍爱。
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自身的阅读效率的培养更加重视,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掌控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在课堂学习当中适当地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充分地结合一些相关的教学元素以及散文阅读教学,从而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比较良好的教学元素以及散文阅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伦平.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对策刍议[J].语文课内外,2019(16):150.
[2]王惠军.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难点与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9(7):158-159.
[3]曹培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6(2):98-99.
[4]黄霞.关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8,24(11):65-67.
[5]张芳.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初探[J].教师,2016,17(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