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马
芜湖市湾沚区保沙学校 安徽芜湖 241100
依稀记得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些都是在告诉老师们: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既然如此重要,作为执教于三尺讲台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浅谈如下:
一、在创设情境中培养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像着了魔似的,产生巨大无比的力量去完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色彩明艳的画面,配以优美悦耳的语音,通过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刺激,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快乐中进行阅读。例如:我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制作了一段德国风光的画面。开课时,我一边播放德国风光的画面,一边配上舒缓动听的轻音乐,再加上我生动优美的解说词。学生全部聚精会神,陶醉其中,从而拨动了他们心灵的琴弦,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接着话锋一转,用语言引导学生去初步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们个个都打开课文,迫不及待地去阅读。显然我在无言中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在反复表演中培养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爱模仿,喜爱表演。我在教学一年级童话类的课文时,经常让低年级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让高年级的学生自己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通过他们喜爱的方式,在演一演、读一读、说一说的过程中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请两位学生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他俩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说出了无知愚昧的口吻,扮演小鸟的同学则用嘲笑小青蛙无知无识的口吻。全班学生都被小青蛙和小鸟的话语深深地感染着,都抢着要扮演角色来表演。最后,我只好让所有的男生来扮演小青蛙,所有的女生来扮演小鸟,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心愿。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有的孩子还不知不觉地用手比划着天的巨大无比。当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有的学生又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还有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在发挥想象中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进行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逐步地从文本有尽的“语言”中领会到作者无尽的“意味”。
例如:我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了描写春天的这一部分内容之后。
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草芽除了对小鸟说话,它还可能会对谁说什么?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它对蚯蚓说:‘我是春天。’”有的学生说:“它对小兔说:‘我是春天。’”通过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喜欢上了阅读课文,有的学生乐此不疲,说个不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在多种途径中培养阅读兴趣。
人人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就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使人进步。善读之还可以医愚呢?我经常听出国的朋友告诉我,在外国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不管你在哪儿,总能看到外国的人们低头读书的景象,而来到国内,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画面,低头一族们都是在玩手机,相同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真让人触目惊心啊!那国人们的这种行为习惯能不能改变呢?我们老师能否做点儿什么?我想:唯有从小养成他们爱上阅读。
1.利用“课外阅读”这门课程。
我把学校开设的“课外阅读”课程利用起来,从一年级起,每一节课,我都会与他们一起共同分享课外阅读教材——《小猫种鱼》中的“儿歌”、“童谣”、“故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读儿歌、童谣的快乐,读故事的趣味。还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拓展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将阅读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由学校转移到家庭中,由学习日转向双休日。
2.利用图书漂流活动。
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图书漂流”的活动又使学生的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推进了一步,孩子们可以与平行班级的学生进行图书交换,这样孩子们的阅读范围增大了。我还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购买两本适合他们年龄阶段阅读的课外书,自己阅读好之后带到班级中,放置在班级的图书架上,让全班同学有机会借阅,而且每人可以借一本回家和父母亲一起阅读。
3.利用借阅图书的机会。
孩子们已经喜欢上了阅读,我为他们抓住更多的阅读机会,为他们从学校的图书室借来课外书,供他们阅读,并要求他们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他们由短小的儿歌,读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由国内的名篇读到国外的名著……他们的阅读记录本也变得越来越多。
4.利用晨读十分钟。
孩子们除了博览群书之外,我还有意识地要求他们阅读并背诵《中华经典选读》,这本书由我们学校所有老师精心选编而成,有适合小学低、中、高各个年级段学生背诵的内容,有“三字经”,有“唐诗宋词”七十二首,有中华优秀的名篇名作。每天晨读前十分钟,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个月检查一次,对于背诵得不够熟练的学生安排学生对其进行帮助。每学期结束前再次进行检查,争取人人过关。
5.利用课外活动。我还抓住契机,给孩子们诵读表演的机会。近几年的“六一”儿童节,我都指导孩子们编排经典诵读节目,我指导的诵读节目《游子吟》参加学校汇演,获得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指导的大型经典诵读节目——《梅兰竹菊》、《中华少年》、《浩然正气颂英雄》参加县级展演,分别获得第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利用办经典诵读手抄报活动,写经典诵读读后感活动……是这些活动,将孩子们的阅读推向了高潮,让学生深深地爱上了阅读。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活动过程,渠道也多种多样。只要我们不断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渠道,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的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真正地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