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宋春安
[导读] 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处处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表达,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使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升。
        宋春安
        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弘德小学
        摘要: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处处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表达,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使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升。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不但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课堂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提升其交流应用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重点,逐步完善小学的教学实践任务。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引言:表达是人类创造各种语言的基本目的,通过表达可以展示人类对外界的思想。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会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能通过表达来更好的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新时代人才学习语文是非常必要又十分重要的。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培养要做到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思考的能力要求,以及对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但是仍有重视书写多与口述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去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创造有趣的情景与话题激励学生主动表达
        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语文知识,来获取语言表达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养。由此,课堂教学互动可以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课堂上设立情境多元化
        生活中的交际交流场景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亦是。然而学生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去学习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效的语境场所就显得尤为关键。而今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时间少,较少的课余活动,相对匮乏的社交是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应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多种的教学情境,来模拟社交中与其他交流活动中无法达到的语言场景。从而让学生在多种情况下的语言场景中客观的感知、体会,搭建语言的沟通之桥,激励学生主动的去表达。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中,教师可以拟一则招聘导游的广告为情景进行课堂教学,根据小小的招聘导游广告,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导游与游客,然后进行轮流的交换角色,反复的进行练习。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经过语言的描述或者做一些实物教学等等方法来设立要表达的语言环境。多元的情景设立既能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又能激发其主动积极去探索表达的兴趣。
        2、制造趣味性话题促进学生表达
        语言表达作为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想要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首先要学习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进而才能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多姿多样的生活给语言表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同时小学教师需要细心的观察生活展现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引导,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到锻炼。
        例如:对于学生假期期间的旅游见闻进行一次话题讨论会,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有什么样的感受感想?等等都可以自由阐述。教师通过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布置作业,在学生上下学的路上或者平时闲暇买东西都可以去观察店名以及一些好玩的广告宣传牌,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做?学生可以通过这样边玩边做的方式完成作业使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显然是学生乐意接受的。
        二、教师注重表达方法使学生能力提升
        教师不但是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学会语言,学习语言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小学语文的课堂为学生语言表达实践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学生有了主动表达想法,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观察有次序,表达有逻辑
        学生想要通顺的进行语言表达首先要学会如何观察,尤其是有次序的观察。让学生表达有逻辑性。
        例如: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识字第3课“口耳目”中都配有插图。这就给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进行提供了方便。教师可根据配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理解。并且按照一定次序由上而下自左至右认真的观察思考:在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说了什么?然后学生按照观察的次序和适当想象把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2、资料准备要充分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语言表达的一个输出过程,而输出必须是学生具备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语言信息为前提的。教师在学生创立语言环境,做一些语言的表达练习之前,首先对学生的信息量及语言掌握做初步了解。如果学生缺少对相关的话题知识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前准备相关的资料搜集,归纳等。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学习“白鹭”第16课“松鼠”等都是关于描写动物的。在学习完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并进行整理,然后在进行一次关于动物的讨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来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使语言表达得到了锻练。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平时的生活是通过语言表达来进行基本的交流,语言的表达也慢慢成为丈量人们素养的一个标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展开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去丰富和完善语文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的反复的练习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思考[J].学周刊,2018(28):88-89.
        [2]金露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6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