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新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刘碧珠
[导读]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和语文素养发展,
        刘碧珠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霞美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和语文素养发展,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具体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切实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引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在丰富学生阅读知识储量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对于高段小学生来说,正处于阅读能力提升的快速时期,教师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素质教育指导和新课程改革标准,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新方法,希望为阅读教学的发展贡献微不足道的价值。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核心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在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增强。但根据笔者教学经验来看,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深度有限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多数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时更加侧重于教材内容讲解,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同时,阅读教学过程中难以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仅是被动的跟随教师思路进行知识学习,课堂参与主动性十分有限。此外,教师为提升教学进度和更快的进行课文讲解,教学速度相对较快,但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知识接受和吸收效率较低,阅读学习也仅是停留在表面,深度阅读学习不足,对于文章的内容理解也相对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阅读教学效果。
(二)学生阅读主动性较差
        高段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仍未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当教师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时,很多学生看起来是在阅读,而实际上思维早已放空,注意力并未在阅读课文上。并且,由于学生对阅读学习缺乏兴趣,在自由阅读过程中仅是能够粗略的了解课文内容,不仅自身对于课文知识的深度理解较差,也会对教师的后续阅读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三)学生阅读量不足
        高段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高,但仍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天性,缺乏对阅读学习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基础阅读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阅读量难以保障,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自身阅读量不足阅读素养较低,无法进行有效的阅读知识教学拓展,严重制约了阅读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一)运用情景教学法
        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在参与课堂学习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会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教师构建特定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快速的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其能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根据长期的实践教学表明阅读教学中创建情景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度阅读学习状态,加强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晏子使楚》文章教学为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文章进行细化,根据课文内容分解成三个部分。当学生阅读三个故事以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晏子三次到楚国楚人都分别是什么态度?晏子又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改变他们的看法呢?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当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扮演,学生分别饰演楚王和晏子,在学生的亲身体会下了解晏子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更好的增强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很好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强化阅读与写作联系
        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读和写是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都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成果,教师要让学生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将自己平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好词好句运用到写作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中《落花生》这一课时,学生就可以学习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传达思想情感的,如何通过对花生的描写来表达人的品格的,这样自己以后在写作过程中就能够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手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深入阅读和分析课文语言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略读,又要让学生学会细读,细读是指能够对文章的词语、修辞、心理、逻辑等展开详细的探讨,深入理解文章的知识点,因为在很多文章中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都可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这样的词语进行详细赏析,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时、形容白杨树是用“高大挺秀”四个字,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句子做下记号,这样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好词、好句的作用,可以将文章分析得更透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
(四)设立问题引发学生探究
        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巧设疑问也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就可以提问“文中总共描绘了蔺相如的几件事情?”让学生去踊跃问答,同时让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加强与同学间的探讨及和教师的沟通,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结语: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现代化阅读教学新方法的运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切实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娇.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9, 000(003):P.87-88.
[2]李红霞. 小议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路径[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03):54.
[3]刘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J]. 好家长, 2018, 000(005):P.7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