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陈胜丽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稳步发展,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陈胜丽
        贵州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贵州 长顺 5507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稳步发展,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在当代越来越多地强调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同时被结合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而实现。为真正达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文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个性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师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语文教学模式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起来,以此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构建,变得刻不容缓起来。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课文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是势在必行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适应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必然,更是为人师者的历史责任。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从结合课文各方面、利用多媒体工具、开设课外阅读活动三个方面,浅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一.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收集各类相关知识
        课文都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全方位成长发展的实际要求经过重重筛选才得以出现在教科书中的,其中不仅包含许多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经典名篇,同时教育工作者们还特别注重了题材的多样性和体裁的覆盖面,诗词、散文、文言、白话,各种形式、不同内容,为学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教师在具体教授这些课文时,应格外注重课文的具体内容,或是故事情节,或是写作背景,或是课文主题,又或许仅仅是课文中的一小段词句,都可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因此,需要教师能够全方位掌握收集课文中包含的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结合课文传输给他们,提高学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诗作《归园田居(其一)》时,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便是了解陶渊明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任官十三年,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在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便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从此归隐田园。这首诗就是陶渊明归隐后写的一组田园诗的其中之一,表达了其对官场政治黑暗的厌恶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为学生分析讲授这首诗时,笔者特意从古诗中的归隐之意入手,为学生讲解中国文人的归隐情结——伯夷叔齐、许由巢父、嵇康阮籍、王维孟浩然、袁枚黄宗羲……每个时代都可以见到隐士的身影,这已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思想、甚至传统文化的一种标志。了解到这一情节,学生在学习有些归隐作品时也能理解作者的心境,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以上案例中,笔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结合授课总结的经验策略,从课文的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包含了传统文化内容的知识点,使学生领略到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文人归隐之思。
二.基于实践可行性,巧用多媒体工具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多媒体工具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不断普及,它解决了许多传统课堂传递信息较弱的难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性,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工具也能让课堂教学变得直观起来。对于在课堂中难以操作,或是操作所需时间长、难度大的一些实践,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高中语文学习中并没有太多需要实践的内容,但在授课过程中,基于实践的可行性,对于一些已经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巧用多媒体工具,能很大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时,为了让学生认识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体会到文章的美感,笔者在网上找到一段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读视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播放给学生,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学生的兴奋。不仅让学生通过听别人朗读的形式标注好课文中的生僻字,同时渲染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进一步领略到滕王阁的雄伟壮观,切身体会作者当时在滕王阁内心的震撼之情。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领悟传统文化中意象的表达以及传统建筑所体现的中国审美,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主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融合传统文化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例如在学习甲骨文等古字时播放实物照片、寻找相关视频让学生定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历史礼仪等,这些都是在基于实可行性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自主性的不二之选。
三.基于课文本身,开设课外阅读
        名著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对于经典名著,大多数学生缺少一定的了解,知识仅囿于课堂与课文学习中。因此,教师定期开设课外阅读课程便显得十分重要。在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基于课文本身,让他们有选择性的阅读,如此一来学生在高中高压式的学习中,也不会感到太大压力,同时让他们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笔者除了让学生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解读贾府中各个人物形象,还让学生重点关注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文中对于贾府中各建筑的描写以及人物服装打扮的描写,通过这一切入点,为学生讲解传统礼仪、建筑、服饰文化。同时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基于课文中出现的知识内容,思考在以往的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是否有哪些内容也体现了传统的服饰文化等。再如,高中课本中对于《论语》的学习,仅仅是节选了其中的几篇,但其实论语中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涉及到了家庭、伦理、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生课外阅读《论语》,对于他们理解传统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案例中,笔者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基于课文的内容阅读,以此吸收传统文化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文与课外阅读所学,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在语文教学模式中融入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历史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全面培养自己;与此同时,通过素质教育,还能提高学生辨别善恶的能力,在学习中正确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因此,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将传统文化融合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从结合课文内容、巧用多媒体、开展课外阅读这三个方面出发,还有许多方法,这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探索构建。
        
        
        参考文献:
        [1]罗庆华.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文学教育(上),2020(10):88-89.
        [2]高玉叶.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路径[J].学周刊,2020(29):119-120.
        [3]庄颖.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策略[J].课外语文,2020(27):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