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意场景的融入价值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张志贞
[导读] 我国素有“诗歌国度”之称,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张志贞
        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民族中学   817200
        摘要:我国素有“诗歌国度”之称,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以“语言精练、对仗工整、意象深远、情感充沛”为主要特点,千百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样化的趣味性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中,更好地感知文章中的情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意场景的融入价值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诗意场景;融入价值;探析
引言
        语文教育作为一门语言、文学系统性的教育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不是语文知识的单纯性教育,它属于一种诗意的教育,所以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景应是充满想象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将诗意课堂教学理念融合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启迪学生的语文智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通病,不管是小学阶段、初中阶段还是初中阶段,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与教学内容有关。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包括听、说、读、写四部分,无论是哪一部分,都有一些逻辑性较强的技巧以及繁杂、冗长的文字材料。因此,学生长时间学习难免会产生一些疲惫感。另一方面主要是受到教学形式的影响,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教学内容浅显。教学内容浅显主要是指很多教师停留在教材内容上,没有真正对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导致可以被应用进思维训练中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量的缺乏很难引起质的改变。
二、初中语文“诗意教学”教学价值和作用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学生对语文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那么他们容易在课堂教学时走神,无法长时间保持精神集中。而构建“诗意”教学场景,可以保证学生在形象化、具体化的诗意课堂环境中实现快乐学习。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保证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力专注于语文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三、提高初中语文诗意教学场景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一)感性阅读,诗意表达
        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方面,“2017年版课标”指出:“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二)巧用情境入境,感受诗词意境
        古诗词历经几百年、上千年,并逐渐流传至今。并且诗人在创作古诗词的时候,还会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致使其意境十分隐晦。而基于初中学生文学素养水平比较低,很难理解诗词的意境,制约了学生古诗词鉴赏效果。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教学情境的模式,引领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走进古诗词的意境,最终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
        (三)巧问妙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灵活的提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保证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课堂注意力情况,利用提问、设问的方式作为切入点,通过问题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交流,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既勾起学生学习搜索欲望,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教学目的。
        (四)寻常生活,诗意诠释
        诗人何其芳曾说,“诗意似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是从社会生活、自然直接提供出来的、经过创作者的感动而又能够激动别人的、一种新鲜优美的文学艺术的内容的要素”。诗意,源自内心,并且离不开对社会生活、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情体验。教师将其写成诗或饱含诗意的文字,再与学生分享经验。教学时,教师应该采用寓情于文、潜移默化的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真正品尝语文课的滋味。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从来不墨守成规,而是通过高妙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强烈的求知欲。
        (五)深入剖析文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以发展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学生对文章的剖析能力。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对文章进行分析,从词语的运用、段落的组织结构、主题中心的论述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了解到作者写作的优劣,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文章的语言之美、意蕴之美以及艺术魅力。让学生在深入分析了解文章的过程中形成文章阅读的大局观、细节谨慎性的思维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我们要还语文以阅读、还语文以敏感、还语文以人的个性化。诗意和理性,看似相对,实则统一。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语文学科尤其要情理并存,言思并举。诗意的语言,理性的思维,是构成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语文学科的情理双翼。
参考文献
[1]陈强.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牧养学生的诗意生命——王崧舟“诗意语文”初探[J].新课程(中),2019(09):57.
[2]王军.以趣入境知诗意——刍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J].考试周刊,2019(66):53.
[3]史青.在诗意中飞翔——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9(10):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