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陈筱艾
[导读] 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陈筱艾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中热议的词汇,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因为核心素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对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养;核心素养
        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深入发掘数学知识内容和内涵,开展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活动。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利用长期、系统的学习不断积累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把外在方法和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以便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做到主动解决、分析和挖掘数学问题,在面对学习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由此可见,学生具备数学核心素养后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适应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高度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模型就是在数学规则的适用下,能反应某类数学知识的总体应用技巧,是帮助人们用数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在合适的教学时间中带领学生接触、学习数学模型,最终能自行构建数学模型,从而帮助学生将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连接起来,这对学生认识数学学科的整体性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从引入现实实例开始,帮助高中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的意识,例如,老师在课前收集一家超市每日的销售额、剩余货物量、每日进货量等信息,在课堂上以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在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引入对超市每日利润情况的数学模型建造,并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模型,老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更快的掌握数学建模技巧。通过数学建模教学,能有效加强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效果,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与生活密切的关系,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说话”的核心素养。
        2.加强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渗透数学文化。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问题较为抽象复杂,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要通过艺术教育不断地强化教学的高效性,从而促进学生逐步地形成核心素养和价值理念,就是通过对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的渗透,使学生在数学探索当中,充分地理解数学的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锥曲线当中的抛物线时,教师就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知识点,并且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帮扶,借助以往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出错点进行引导,使学生发现抛物线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通过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进行教育教学的推导,学生要积极的转换学习角度分析图像与数学概念的相关联系,使学生借助数学学习的基础进行逻辑思维的拓展,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学习动力,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思考能力。
        在数学知识当中蕴含着数学文化,教师通过对学生数学文化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通过不断地发展教学策略,在实验教学当中端正教学态度,通过逐步地改善教学功利性的现状,在实践教学当中端正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科学的教育教学情景。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文化引导拓展学生对于数学领悟知识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思想能够逐步地得到完善和提升。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路。例如当学生学习“直线与方程”的知识点时,教师要通过数学理论层面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引导,对于这些方程进行科学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抛出一定的教学问题通过直线方程学理论改编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小故事,帮助学生积极地调动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的思想提升有着科学的帮助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化、个性化的思考。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伴随个性化思考,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身数学思维能力,从量变达到质变效果。想要高中学生达到理想中的思考能力,便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个性化思考,并习惯于这种思考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运用变式教学模式与理念,通过变式教学价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与需求,以此提升高中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真理的欲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训练这种思维模式,从而大幅度提升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对于其解题思路都是先假设点的坐标,随后通过点组成的直线与圆锥曲线对应的方程的方法进行解题,这便是能够很好的运用变式教学思路进行教育内容之一。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通过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基础上,为学生进行题型变换,以此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独立个性化思考方式,从而提升高中数学学生探索数学真理的能力。
        4.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将学生合理的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水平,让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合理地进行搭配,这样可以保证小组的平衡性。在分组结束后,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布置合作探究的主题,这样的主题不能太复杂,因为复杂会让学生不能确定结论;主题也不能太简单,这会很难吸引学生进行讨论,要选择恰当的主题,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师在讲解《平面矢量》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对平面矢量的定义、共线矢量与平行矢量的关系、矢量与向线段的区别进行广泛地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查漏补缺、取长补短,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充分地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技能得到提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意识,让学生重视团队合作,以此为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充足地准备。
        作为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教育教学方面拥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质,需要教师和学生齐心一致、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教师要熟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提升课堂教育的效率,完善数学教育的质量,努力打造素质教育课堂,培养高中数学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指导及帮助。
参考文献
[1]冯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8.
[2]王友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
[3]刘海英,李玉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思考[J].华夏教师,2018(18):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