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陈尔海
[导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营造学生动手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发现规律
        陈尔海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怀溪镇晓坑中心学校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营造学生动手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交流的能力,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数学语言、动作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合作;交流;作用;方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教师探讨的重要话题。作为教师,我们关注的不能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而要关心在成绩的背后学生是怎样获得成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能力。
一、合作交流的作用
(一)合作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
        合作交流能实现学生互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地展示自我,在讨论中去探求新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习的氛围宽松和谐。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其他学生或老师的观点进行评价,学生在肯定自己、完善自己或与同学研探的过程中都需要积极、独立、迅速的思考,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合作交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和精神
        在数学课堂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展开课堂讨论,从教师的教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现学学的主体作用,在肯定自己、反驳同学(或完善自己)的整个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形成生生、师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充分表现自我、交流心得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了数学交流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发展,养成了和他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精神。
(三)合作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讨论中让他们自己去分析、甄别、类比、猜想、剖析、纠错、证明,从而全面、透彻地理解问题,通过对同学的意见和观点的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得到培养,在与同学交流、获取种种解题方法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合作交流比教师讲授和个人探索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初中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方法
(一)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上课要与学生平等交流,不要总是居高临下,这样学生就是想说也不敢说。教师要以欣赏的姿态倾听学生的回答或问题。当学生思想上出现“短路”以后不要急着替学生回答,或者是阴沉着脸,要尽量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可以给他简单的提示。千万不要在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就替他回答,或责备学生,这样往往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想说的学生不敢说,或者干脆不想说。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否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表现出最精彩的一面,教师的鼓励和呵护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从而才有合作交流的前提。
(二)科学建立合作交流学习小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建立要克服随意性,不流于形式;要科学地把握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间同质”为班级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组内异质”又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取前后位的坐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场”。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相应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成果发言人等,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对不成功的组合体要调整重组,倡导面对面人人活动,避免小组一、二名学生谈论。活动宗旨是调动每个学生的积级性,确保全组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有效,共同实现小组学习目标。
(三)选择内容注重合作学习效果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反之,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也没有合作的必要,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我设计了如下环节:1、、六人一组,每人任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2、比较所画的图象,你认为是什么图形;3、找出你所画函数的k、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根据k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k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5、根据b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b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6、总结出当k、b不同值时一次函数经过哪些象限。
        总之,合作交流学习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突破,在新课程实施中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课堂氛围,巧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推理,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交流的技能和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人民教育》,2015年第23期第46页.
[2]李焕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六项改进策略》,《人民教育》,2015年第9期,第63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